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当我掌握“套路”儿子,他变得愈加自律

   日期:2024-09-03     来源:www.heibaiwei.com    浏览:770    
文章简介:不知什么时间起,我在儿子面前,活成了一个“仆人”,“管家”,“妈妈子”。他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仿佛都成了我的事。

不知什么时间起,我在儿子面前,活成了一个“仆人”,“管家”,“妈妈子”。他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仿佛都成了我的事。没我的监督,提醒,他就一副懒懒散散,爱咋咋地的样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天天早上,需要我反复喊几次,才不情不愿的起来。然后慢腾腾的洗漱,吃饭,穿衣。不管我多没好气的催,骂:“你快点吧,要迟到了不了解啊!”人家依然慢吞吞,仿佛上学迟到是我的事,不是他的事一样。晚上回家看书学习,写作业不管弄到什么时间,我都陪到底。我也试过放下不管,由他一个人完成,但一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作业一页还没有写完。

就这么耳提面命的管着,儿子的学习却一直稳定,不见起色。到了四年级,还是排在班上30多名。我真是心塞极了。这几年,我舍弃了所有些个人时间,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身上,却换来如此的结果。拿回了如此的成绩单,可儿子就像没事人一样,坐在客厅,看着手机嘎嘎直乐,完全没感到羞愧,更不要说要发奋学习的表示。我越想越气,直接上前夺过手机,狠狠摔到了地上:“叫你笑!你如何那样大脸,考了这么点分,还有脸笑!”没想到,儿子爆发了,冲我大喊大叫:“考不好如何了,我就如此!就叫你生气,我就不学,气死你!”儿子的话,让我眼前一黑,一瞬间气血上涌,抓起各种东西朝儿子扔去:“你个白眼狼,学习是给你一个人学的,不是给我学的!我和你爸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哪个!”在那之后,我跟儿子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仿佛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仇敌”。他看我的眼神也充满戒备和对抗,还给姑姑发信息,说全家最烦的就是母亲。


02儿子的言行,真是伤透了我的心。

眼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躺平,我意识到,需要做出改变了。也开始去调整、去学习,那些我之前没办法想通的事情,也渐渐变得明确明了。我才了解,原来大家当下的问题,有着更深层次是什么原因——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太多太多的“过度干预”!而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干预,过度关心,只能削弱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期望能对我们的事情做主,做起事来才会愈加主动自觉。正常来讲,父母应该只负责把我们的事情做好,孩子也只负责把自己事情做好。爸爸妈妈和孩子各司其职,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良性进步。但大多数父母,可能是出于关心则乱,分不清什么是孩子的事情,什么是父母的事情。
拿学习来讲,学习是孩子我们的事;让孩子想学习、积极主动,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
但父母总是将孩子的事情也拿了过来,天天盯着、催着、喊着让孩子学习。
然而,没任何一个人,想要一直被其他人盯着、催着、逼着做事情!
所以,孩子天天其实都是非常不情愿地学习,孩子内心,对学习也并不上心。
我不由深思起来。过去,我确实就是如此对待儿子的,几乎分毫不差!
譬如,放学了,孩子想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会再写作业。但我却不允许,不断催促他:
“每天放学就抱着个手机,从来不了解主动写作业!”“能否别看了?那样不自觉呢!”
终于,在重压之下,儿子放手了手机,打开了课本。然而,目前写作业并非孩子真心想做的事,只不过妥协的结果。到了后来,他不断长大,几乎每次都会由于,喊他写作业的事情,大家大吵一架!
我目前才了解——他是在通过和我对抗,试图找回对我们的掌控感!而如此的对抗,是会上瘾的!由于只有和我对抗,他才能找到对我们的掌控感!

我意识到,正是由于我总妄图干预儿子的事情,才导致他今天丧失主动性,不想上学不听话。其实我也有过放下,让孩子自己负责,但他办不到啊,所以我只能继续管。那如何做,才能做到科学放下,责任离别,帮孩子找回自主力和学习动力呢?其实也非常简单,可以从下面2个办法着手。
031、父母要做的是教育、引导孩子,达成自控、自律;而不是监督、控制孩子的行为做好责任离别,不是对孩子完全不管了。而是父母依据实质状况,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放手那些不该控制的。譬如,孩子爱看手机,爱打游戏,但看多了容易上瘾,影响注意力,影响学习。大家不可以控制孩子爱看、爱玩的心,由于不光孩子,大人也喜欢轻松、愉悦的事物,这是本能。但管得太严,孩子又会和父母抗争,导致亲子冲突。我的建议就是——大家要把“手机”这个问题,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谈,并且和孩子一块找到一个适合的用法策略。而不是爸爸妈妈变成一个管理者,孩子变成被管理者,双方处于对立的状况!简单来讲,就是和孩子一块打败“手机问题”,而不是和手机问题一块“打败”孩子!我跟儿子说:
“儿子,母亲对于手机的态度,就一个,你不可以上瘾!
我的判断标准是,假如大家约定的用法时间到了,叫你放手,你非常痛苦,发脾气,闹情绪。
就证明这件事叫你上瘾了,你不可以自控了!母亲就会来助你管理手机,可以吗?”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天天要玩1个小时,周末玩半天!”我也欣然赞同,我了解,只有如此,把责任还给孩子,才能训练出他真的的自觉,自律。后来,根据这个计划做的时候,用时间结束,儿子最开始确实会闹脾气,还要继续玩,甚至哭闹。我也非常平和地跟他说:“非常遗憾,这一次没能做到大家的约定,母亲只能助你管理,但母亲期望你下一次可以做到自己管理,自我控制,怎么样?”就如此,过了3、4天,儿子的自控力真的渐渐上来了!到点后,我一提醒就能放手,甚至有时都无需我提醒了!这时我都会准时一定他的行为:“母亲看到你这几天,自控力真的很强,母亲相信你离手机自由的一天不远了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练习儿子自控,自律的过程,并且帮助他一点点提高。最后,儿子在不断做到自控的过程中,获得胜任感、收获感、掌控感。当他对我们的事情有了掌控感,也更想对我们的行为负责。

2、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期待——少说“不要什么”,多说“要什么”之前,我常常被儿子气的半死。由于我感觉,自己是好心提醒,你为何不领情,还那种态度对我?但通过学习,我才了解,即便亲如母子,交流方法也有办法和方法可言。我总对儿子说:
别看手机了,双眼都要废了!别磨蹭了,你如何每天都如此?别每天吊儿郎当了,如何就不可以有点紧迫感呢!
我想表达的,都是关心:“怕儿子双眼坏了,怕他迟到,怕他成绩落后。”但儿子天天感觉到的,都是不是定,数落,负面能量。目前,我开始有意识的知道我们的情绪,跟孩子“打直球”来交流。不想让他总看电子屏幕,我就直接说:“看一会儿手机,注意休息下双眼哈。”我发现,我情绪平和的提醒,成效非常不错。没反话和嘲讽,儿子其实非常配合,由于了解,母亲是为他好。从那之后,我改掉了“正话反说”的问题,在我的责任范围内,多说“我要什么”。

一天晚上,班主任老师忽然给我发来信息,期望我能好好管一下孩子的学习。说儿子前一天上自习时,东张西望,跟同学偷偷说话,不好好学习。还擅离座位,到教室前面打水。他语气严厉,对儿子晚自习的表现很不满。我放手手机,没质问,训斥儿子,而是对他说:
“今天老师说,你目前上晚自习时,比之前专注了不少。
老师说通过这件事,能看出你的自律和态度,对自己需要更高了。
就是期望你维持住,越专注,学得越投入。”
如果在平常,看到如此的表现,我必然会暴跳如雷。目前,我之所以忍住了对儿子的脾气,就是由于我了解:“生气没任何用处,我要的目的,是让儿子自习的时候遵守纪律。吼骂孩子一顿,我可以宣泄一些情绪,但对于改变孩子的表现,没用途。让孩子意识到我们的问题,并想加以改变,才是最后目的。”果然,我如此做了之后,儿子一下子有了“出色包袱”,对我们的需要也高了,上自习、上课都变得非常专注、投入,老师真的在班上对他进行了表彰和一定!

在践行了1个多月后,我对怎么样培养儿子自主负责,自控自律,愈加无往不利了。不再被我不停干预之后,儿子也开始为我们的事情上心,他告诉我:
“其实我一直都了解,学习是我们的事。但由于你们总在催我,盯着我,弄得我非常烦。我常常在想,学习到底是我的事?还是你的事?你那样着急,你来啊!我不学了!”
目前,没外在的“干预”,“指挥”,他反而能沉下心来,安心做那些自己该做的事。对此我真的很欣慰,也感慨万千。非常庆幸,自己在发现孩子问题时,准时去学习、调整。寻求专业的帮忙。我想跟父母说,教育的真的意义,是帮助孩子打造“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的能力,而不是亲自去帮助孩子做事情,不然爸爸妈妈和孩子都会累得要死!

__________

当我掌握“套路”儿子,他变得愈加自律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