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市多所高校迎来新生报到高潮,本报记者追踪新入学的“九零后”发现:有新生花800元购买吉利手机号,也有学生买不起200元的手机;有12个亲戚为1个孩子“护驾”的,也有携带长辈来校园感恩的。出手阔绰的、勤俭节省的、啃老娇贵的、懂事自立的,开学之际的新生万象也是一场特殊的“入学考试”。
镜头1有人专买二手书
在本市西南片的一所高校,来自外地的新生小张和爸爸妈妈去手机营业点购买小白机号,爸爸依据他的生辰算了一通,后来确定要买连续四个“7”的手机号码,由于号码特殊,价格要800元。一家人对于800元的号码费好像并不稀奇,感觉烧钱买吉利也非常正常,新学期就要讨个口彩。
手机营业点一位宋姓营业员告诉记者:“事后,还有一对父女要来买连手机号在内低于200元的手机,挑了大半天都不舍得买,就空手而归了。”在交大开学当天,记者看到一些新生开始光顾二手书摊位,随机问了几个学生,都是来自中西部区域,一名机动学院新生经师兄的介绍买了几本二手书,他说,二手书一样可以用,省下来的钱还可以买参考书。
镜头2父母“保姆”齐上阵
记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现场看到,多数新生能自主办理报到手续。“大多数‘九零后’新生没想象中的那样娇气。”华东师大新生接待志愿者莫兆卿说,他们会跑到父母前面办手续。只不过一小部分学生还有点“长不大”,在他接待的新生中,就有12位亲戚一块儿帮一个孩子“跑腿”的,他觉得如此实在没必要。还有一些父母则主动替孩子揽下打扫寝室、挂蚊帐、套被套、打开水等活,充当“保姆”。
来自四川自贡的交大微电子学院新生黄硕没叫爸爸妈妈陪同报到,而是携带70多岁的爷爷奶奶来沪。不过,他带祖辈来不是帮忙提行李的,而是为了让两位老人游览校园,表达一份感恩的心情。他说,自己家庭年收入非常有限,爷爷连70大寿都没过。于是,他想带爷爷奶奶来上海参观,作为赠给爷爷的过生日礼物。一到学校,他就悄悄地向老生打听学校有什么勤工助学的职位,“我想给家减轻点负担,爸爸妈妈都非常辛苦,培养了我那样多年困难。”他说,他不但想通过勤工助学实实在在地减轻家负担,而且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努力改变家的困境。
也是开学“第一课”
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的交大辅导员徐老师说,校园同样是一个小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也会在这里得到反映。他说,在大学阶段,无论是家境富裕还是贫困的学生,除去学习以外,更要紧的是掌握怎么样面对生活。家境富裕的学生应掌握关注弱势群体,家境贫困的学生要掌握自立自强。显然,这次开学,节俭、自立、了解感恩的贫困生们为“阔气男”、“娇贵女”们上了大学“第一课”。
其实,勤俭与自立,并不是是家境贫寒学生的“专利”。记者获悉,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青年也从小被灌输自食其力的思想。美国的初中生有句口号:“要烧钱自己挣”。不管其家多富有,都会给邻居或自家剪草、送报、送牛奶赚零用钱。德国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承担一些义务。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很常见,就连富豪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餐馆端盘子、刷碗,在商店当营业员,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来挣我们的学费。
父母何必拖后腿
耐人寻味的是,记者从部分大一辅导员中获悉,有一些学生之所以“娇贵”,其实是爸爸妈妈拖了后腿。
现在高校住宿条件已经大大改变,交大每间学生宿舍有独立的厕所、淋浴房,楼道里还有开水提供与投币洗衣机、微波炉,华师大的学生宿舍还装有空调。可部分父母仍然以家的条件来衡量宿舍,期望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位父母李女性还说:“将来要把家的小冰箱托运过来。”沪上一所高职院校还曾遇见一位父母,打听学校是不是提供钟点工服务,理由是孩子念书太“辛苦”,扫地、铺床、买饭得有人服侍。高校辅导员同时也想劝劝“九零后”的父母:不必这样“服务周到”,当年你读大学,不也是靠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