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结束时,几家欢喜几家愁。假如我们的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总会四处奔波倾尽所有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郴州民老李就是一名如此的父母,儿子去年高考考试只考了270分,他不惜借下近20万的高利贷,给一个有“能量”的人去帮其儿子上大学。儿子从长沙到北京先后在两所高校呆了数月后,老李还不了解自己已从一个骗局被“忽悠”进了另一个骗局……
11月19日上午,此案在长沙岳麓区法院开庭审理。
■记者 张颐佳 实习生 董苏雪 李洁 通讯员 舒秋膂
儿子高考考试落榜,父母求助“能人”
2009年6月,儿子小李高考考试落榜,郴州民老李寝食难安。这个时候,一位亲戚告诉了他一个“内部信息”——“有一位能量非常大的人,专门帮落榜生以插班生的形式上大学,只须交12.45万元就能。”
通过亲戚的牵线搭桥,老李联系上了这名叫陈林的“能人”。
2009年9月,陈林告诉老李已经将他儿子安排进了湖南农业大学。在交了12.45万元后,小李被安排进大学军训。但令小李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军训的地方并非在农大,而且通过与同学交谈,小李得知在这里军训的都是落榜生,有些是陈林安排进去的,有些是一名叫邓业的老师安排进去的。“邓老师钱收得比较少,而且仿佛到处都有人。”军训时,一名同学告诉小李。
军训结束后,老李从儿子口中得知了他在军训期间的状况后隐约感觉事情不妙。但没等他反应过来,有一天,陈林忽然告诉老李近期高校抓得严,不可以进这所学校了。无法,老李便让儿子从同学那拿到“更牛”的邓老师电话。
读了3个月书,还是个旁听生
老李说:“在电话中,邓业自信满满地告诉我,小李的状况可以以插班生的形式在北京一所政法类高校上大学,但办理费要23.5万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两人将价格最后定在了19.5万元。随后,老李把钱凑齐了,并根据邓业的吩咐通过网银转账和现金方法将12.8万元交给一名叫林洪的老师手里。
当晚,在该所政法大学的礼堂门口,看到林洪将学校学费收据、住宿收据、校园一卡通等交到儿子手中,老李开心地请客吃饭,并将事先答应的2万元酬劳递给了他。而离开北京时,邓业告诉他最快可以在3个月后查到学籍。
可是3个月后,老李夫妇并没像邓业所说的在网上查到儿子的学籍,而这个时候,在北京的儿子也传来坏消息,告知他一个人只不过以旁听生的身份去听课。儿子的一名女同学告诉他:“我和你一样的方法进去读了3年了,目前还是没学籍。”
意识到自己被骗的老李找到邓业,问他到底是什么问题,此时的邓业还是铁嘴钢牙,一口咬定孩子上的是合法大学,说正在协调这件事、立刻有小李的学籍。在一拖再拖,没结果的状况下,老李才大呼上当了。
被告辩称自己也是“受害者”
11月19日上午,老李夫妇早早地坐到了原告席上,邓业随后也出目前被告席上。
“邓姓,你把大家家害得好苦!”一看到邓业的出现,老李夫妇情绪激动地喊道。“你说会让我儿子读一本,目前我儿子不但耽误了时间没书读,你说你到底什么时间还我的19.5万元,那是我借高利贷的钱啊!”
邓业辩称学籍正在办理当中,只不过时间问题。据悉邓业曾是省内某职院的老师,他说:“我在教育方面认识的人不少,他们夫妇来找我,我才一口应下,主如果中间起一个引导用途,我和老婆都是硕士生,并没有以骗取考生父母来赚钱的行为。”他继续说:“你慢慢读嘛,4年毕业前或者是毕业后一直会有学籍的,安排要看上头。你孩子目前还继续读吧?”
见老李夫妇怒目而视,邓业也恼羞成怒,对老李喊道:“不仅你一个受害者,我也是,为了这个事情我已亏了好多钱。”
调解阶段,因为李老对诉讼数额19.5万元并不让步,而邓业表示没办法交出如数金额,调解失败。法官也没当庭宣判。
提醒
考生父母千万不要信“内部指标”
针对此案,法官提醒说,目前高招程序已经非常规范和非常透明,不可可以用钱买分数,高校招生不会委托任何中介和个人,没有公布计划以外的所谓“内部指标”,不少状况下,不法分子犯罪手法并不高明,之所以能骗取父母信赖,主如果考生和父母上学心切,对招生政策不知道,对录取程序不熟知,心存侥幸心理。市民遇见类似状况,必须要冷静,切莫轻信他们承诺,以免上当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