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新中考政策改革推行的第一年,这场变幻莫测的上海中考,2023届、2024届的父母是否开始变得不淡定了?尤其是该怎么样填报志愿才能以不高的分数成功成为名额分配的幸运儿呢?
新中考改革后,录取方法从原来的5种变成3种,分别是:自主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到校)、统招。四校自招计划缩减至本校30%,市重点自招缩减至10%。尤其是名额分配的实行,让每位中学生都有进入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

四校名额分配到校计划,整体的分差在70分以上,其中最大的爆点来自崇明区的考生,以610.5分的成绩考进复旦附中,最高分与最低分差了112.5分。同分不同命,611分以上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不禁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之感。

上表已扣除综合评价50分
在上海名额分配到区计划中,四校分校最高分常见比本部高,最高分源于华二松江733分,且分校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额更大,宝山区考生以640分的成绩挺进复附浦东,比最高分低了75.5分。
假如说名额分配给不少人带来期望,那样自主招生可能叫人感到意料之外,相比去年自招分数640分,今年仅为610分,比去年少了整整30分,但整体录取率仅为89.82%。其中市重点、市特点自招预录取3694人,实质录取3656人,录取率92.7%。
对于初中的同学和父母来讲,这也释放出一些信号:
1、因为头部高中自主招生计划大幅缩水,名额分配成为普通考生进入名校的最重要选择。
其中,名额分配到区是区内头部考生的“战场”,名额分配到校是普娃的“翻整理”,每个初中学校内部的角逐会更激烈。

2、明年起,综合评价将成为博弈市重点高中的要紧“砝码”!
上海今年受疫情影响,综合评价统一给出50分满分,但后期一定会调整。综合评价考察将会成为海量考生“逆袭”的重点。对于新初中一年级、新初中二年级的考生来讲,课题研究报告、社会实践等需要早早安排起来。

3、低分逆袭需冷静,做好初高衔接至关要紧。
针对低分逆袭的状况,不能不承认运势也是一种实力,但父母和学生开心之余也要冷静考虑,进入高中后学习重压不小,能否跟上复旦附中等学校的学习进度?特别从目前开始,做好初高衔接,补足薄弱科目,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