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在计划生育普及的今天,80年代后的孩子已经成为了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也渐渐长大,进入婴幼儿园或小学。然而,不少孩子却成为了家里老人的宝贝,遭到无限的溺爱和过分娇纵。他们从小就被溺爱备至,如此的环境造就了一些逆反、固执、任性的孩子。然而,这类孩子却从未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好,当脱离爸爸妈妈的保护后,他们面对困难就容易舍弃。这所有都与长辈的教育密不可分。长辈们一直觉得孩子了解的极少,越是孩子子,就越是帮工。
例子
小圆今年6岁了,今天学校布置了一个作业,需要表达孝心。于是小圆想到了帮助父母刷碗。回家后,小圆告诉父母他的想法,父亲当即表示同意,并夸奖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助家干活。母亲也非常高兴,但脸上携带怀疑的神色,深怕孩子洗不干净。于是母亲告诉小圆:“你要先把碗筷浸泡在水里,然后再拿洗洁精慢慢洗。”小圆立刻回答:“了解了,这类我都了解了。”然而,孩子在饭后却一直打开水龙头冲刷碗筷。于是母亲对父亲说:“你说目前什么问题呀,刚刚不是教过你了吗?”
以上的案例充分表明,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孩子其实不少事情都不懂,即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懂。他们永远是孩子子,只须把书念好就已经很好了,其他的事情就交给父母。然而,孩子的不懂是真的还是没机会去懂呢?这里大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少父母都会问我:“江老师,为何我的孩子这么大了,连一些力所能及和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呢?我真的没办法教育他。”这时我会反问爸爸妈妈一个问题:“请你们回忆一下,孩子不懂但去做,不是说明孩子想要懂吗?”
那样,怎么样让孩子从不懂到懂的同时,真心真意地向爸爸妈妈学习呢?我觉得这是交流的艺术,也是家庭教育中要把握的“度”的体现,同时也是父母急切关注的话题。
1、在道理面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爱,而不是一味地教育
孩子们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关心,当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爸爸妈妈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急于灌输常识和道理。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平等对话,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看重和关心的。
2、在技能面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把信赖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会越做越好
孩子们也需要得到爸爸妈妈的信赖和支持,在处置技能问题时,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即便孩子的表现不是那样完美,爸爸妈妈也应该允许他们犯了错误和进步的空间。
3、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要给孩子机会去懂
孩子们是聪明的,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通过实践和体验去了解一些道理和常识。只有在实质操作中,孩子才能真的理解并学会常识。
4、多告诉孩子他们已经长大,表彰他们做过的事情和了解的道理
爸爸妈妈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表达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告诉孩子他们已经长大了,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如此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5、给予孩子耐心,不要期待立竿见影的成效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不要急功近利。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伴随和引导下,孩子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孩子内心拥有着广阔的世界,大家作为爸爸妈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关注。通过正确的交流和教育方法,让孩子从不懂到懂,从来不会到会,收获他们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