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上海姚连生中学初中三年级理化(合卷)3 月阶段测试
化学部分
( 满 分 60 分 )
相对原子水平:H-1 O-16 S-32 Mg-24 Al-27 Fe-56 Zn-65 Cl-35.5 6、单选题(20 分)
27.下列酸中既是一元酸,又是无氧酸的是
A. 硫 酸 B. 盐 酸 C. 碳 酸 D. 硝 酸
28.下列碱中是可溶性碱的是
A.Fe3 B.Al3 C.NaOH D.Mg2
29.下列组内物质前者是酸性氧化物,后者是碱性氧化物的是
A. 一 氧 化 碳 二 氧 化 碳 B. 二 氧 化 碳 氧 化 铜
C. 氧 化 镁 二 氧 化 硫 D. 水 氧 化 铁
30.被蚊子叮咬之后会感到疼痒难熬,缘由是蚊子的体内含有蚁酸(也称甲酸),叮咬时其部分体液注入人的皮肤,破坏了皮肤内的酸碱平衡,为了减轻这种症状,正确的做法是
A.涂抹食盐水 B.涂抹食醋 C.涂抹肥皂水 D.涂抹水
3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虽不发生变质,但水平会变小的是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浓硫酸
32.酸和碱的组成中肯定含有些元素是
A.氧元素 B.氢元素 C.氮元素 D.金属元素
33.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A.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硫酸 C.稀盐酸 D.硼酸
34.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 范围如下表,所列体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唾 液 | 胃 液 | 血 液 | 小 肠 液 | 胆 汁 |
6.6~7.1 | 0.9~1.5 | 7.35~7.45 | 7.6 | 7.1~7.3 |
A.唾液 B.血液 C.胆汁 D.小肠液
35.下列化学反应中,是中和反应的是
A.HCl+AgNO3=AgCl↓+HNO3 B.CaO+H2O=Ca(OH)2 C.2Na+2H2O=2NaOH+H2↑ D.HNO3+NaOH=NaNO3+H2O
36.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烧碱 B.纯碱 C.消石灰 D.生石灰
37.以下不含有黑色金属的一组是
A.Fe Zn Mg B.Fe Cr Al C.Al Zn Mg D.Mn Sn Mg
38.下列各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Zn B.Fe C.Mg D.Cu
39.能在空气中点燃的金属是
A. 铁 B. 铜 C. 银 D. 镁
40.下列各金属投入硝酸汞溶液中,不可以置换出汞的是
A.Zn B.Fe C.Ag D.Cu
41.能由金属和对应的酸反应直接制取的物质是
A.AgCl B.CuSO4 C.FeCl3 D.FeSO4
42.下列潮湿的气体既能够用浓硫酸干燥,也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二氧化碳 B.氨水 C.二氧化硫 D.氧气
43.下列关于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或氢氧根的化合物
B.溶液pH>7 的物质肯定是碱
C.任何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任何碱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4.下列实验中溶液的pH 随加入试剂体积而变化的关系与图相符的是
A.稀硫酸中不断滴入NaOH 溶液
B.NaCl 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C.Na2CO3 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D.NaOH 溶液中不断滴入蒸馏水
45.将等水平的镁、铝、铁、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镁 B. 铝 C. 锌 D. 一 样 多
46.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肯定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后, 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含有
A.铜、银、锌 B.银和锌 C.铜和银 D.银
7、填空题(21 分)
47.化学与生活密切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 引起酸雨最主要的氧化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用于清洗钢铁表面铁锈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问题的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它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自然界的金属元素大多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
⑦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8.通过学习了酸的通性,大家可以对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下图所示 “ ” 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浓硫酸能使纸张变黑是由于它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在稀释浓硫酸时要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断
搅拌。
②紫色石蕊试液遇硫酸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③补充一个实验,健全硫酸的化学性质,X 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它的
物质类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④请写出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水平分数,甲同学取该硫酸样品 50g,向其中加入过量锌粒,充分反应后采集到 0.4 克氢气,请完成下列计算与剖析:
Ⅰ.采集到的氢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Ⅱ.该硫酸中溶质的水平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8、简答卷(19 分)
![]() |
49.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某小组取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进行实验,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剖析:
①请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一,用胶头滴管滴入适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则滴管中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对应图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或“C”)点,
继续滴加该试剂,可得到完整的图2、图三。
③依据图二的变化剖析,可以看出中和反应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反应”或“吸热
反应”)
④依据图三的变化剖析,断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图三C 点溶液中含有些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没指示剂的状况下,下列试剂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不是发生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铁 粉 b.AgNO3 溶 液 c.Na2CO3 溶 液
50.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及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察看②中的是不是有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是”则需写出化学方
程式及现象,若不然填“否”),该实验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觉得上述三个实验不可以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要借助右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补充实验来达成探究目的。
乙同学实验用的金属X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Y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写出化学式)。
51.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不是发生反应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办法1、从反应物降低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不是反应。
①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察看到软塑料瓶变瘪,觉得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位同学觉得此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同学进一步考虑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
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了对照实验,健全了策略。
办法2、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不是反应。
③取上述策略 C 中的溶液少许,滴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察看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
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