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读三毛文集,特别是《雨季不再来》,走进三毛的学生年代,获悉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三毛。
原来读三毛,总有介绍说到她在初中辍学,而辍学是什么原因却并未细说,总有人归于三毛的不听话,她的心理疾病,她与家里兄弟姐妹的独一无二。
过去,三毛的妈妈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伙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特点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可以忍受不真实。所以,爸爸妈妈要在她身边看守着每一脚步是不是踏稳。
三毛初中休学,一直到20岁,基本都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况。她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与我们的姐弟也不愿打开心扉,她敏锐、易怒,对别人怀疑与不信赖,就连心理大夫也没办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有时候,她把自己关在我们的房间里,连吃饭都不与家人同桌。
这是一种很怪异的现象,要了解后来的三毛却是完全相反的性格特点,看到她在撒哈拉与当地人的互动,看到她留学各国、游历各地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机智,非常难想象三毛过去有这样紧急的心理疾病,也为她灰暗的青春期而痛惜不已。
原来以为,三毛只不过不喜欢上学,一味地沉浸在文学里。后来发现,考入省立重点女中,竟是她亲力亲为,挑灯夜战的成就。
即使,她不喜欢学校一些老师刻板的教学方法,她的数理化也一直亮起红灯,但受着家庭环境的影响,又不忍爸爸妈妈的过份担心,她也曾努力地克服我们的问题,考出好成绩,让爸爸妈妈放心。
她并非不喜欢数学,而是不喜欢数学老师的古板教学方法,在数学老师的眼里,她是一个“笨”学生,并永远不会吝啬在众人面前把这个笨学生当成反面案例来展示我们的威严。
这样处境,导致了她对数学的“害怕”。但她并非一个真的的笨蛋,为了抚慰爸爸妈妈,她依旧会去努力:
“虽然这么说,我还是有羞耻心,有罪恶感,感觉成绩不好,是对不住爸爸妈妈的行为。
我勉强自己收了心,跟每一位老师合作,凡书都背,凡课都听,连数学习题,我都一道一道死背下来。
三次数学小考,我得满分。”(《逃学为念书》)
数学老师不相信三毛的成绩,她一直觉得三毛是个数学傻子,于是污蔑三毛作弊。三毛如此回答:“作弊,在我的品格上来讲,是不可能,即使你是老师,也不可以如此侮辱我。”
如此的回答让老师对她更为不满,于时第三考试时单独给三毛从未学过的方程式,三毛考了零分。于时,老师就开始理直气壮地羞辱和报复她。
"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著蘸得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在地下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的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由于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著我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目前,转过去给全班同学看看。’她仍是笑吟吟的说。
全班忽然爆出了惊天动地的哄笑,只有一个同学没笑,低下头宛若要流泪一般。我弄错了一点,即使这个数学老师不配做老师,在她的名分保护之下,她仍然可以侮辱我,任性妄为。画完了大花脸,老师意犹未尽,她叫我去大楼的走廊上走一圈。我僵尸般的走了出去,廊上的同学先是惊叫,而后指著我大笑特笑,我,在一刹那间,成了名人.我回到教室,一位好心的同学拖了我去洗脸,我冲脸时一句话都没说,一滴泪都没掉。有好一阵,我一直想杀这个老师。“(《逃学为念书》)
这件事成了三毛不想上学的导火索,也致使了她后来一连串的心理疾病。这之后,三毛先是开始隔三差五的逃学,继而被学校公告父母领回家休学,三毛再也没重返校园完成我们的中学学业。
庆幸的是,三毛的爸爸妈妈并没批评和责骂我们的女儿:
“我过去想,这事虽然是我的错,可是它有前因,有后果,假如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我,假如爸爸也要动手打我,那样我不如不要活了。我休学了一年,无人说过一句责备我的话。” (《逃学为念书》)
休学一年的三毛过去尝试第三回到校园,却终究是完全陌生了,她愈加没办法融入到新的学校环境里, 这样,她将来就在家同意爸爸妈妈的教育。
三毛天资敏慧,喜欢念书,又有着明智的爸爸妈妈。舍弃正统的学校教育并不等于舍弃学习,事实上,后来三毛在家饱读诗书,连爸爸都怕她把双眼读瞎了,而她的藏书之多也小有知名度。再后来,又碰到了伯乐,渐渐引导她走出心理阴霾。
一颗耀眼的明珠终究不会被沙尘掩埋。 她出国后念书更为刻苦,又有天分,成绩优秀,人也勇敢,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探险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那样她的人、她的书可以影响一批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虽是这样,看三毛描写那段历程,仍旧可以从文字里读她的恨与愤怒,就如她说“恨不能把数学老师杀了”。可见,那样的羞辱对于一个并没作弊的孩子来讲真是犹如排山倒海般的毁灭性打击。
如果是换作别的人家的孩子,没三毛的文学天分,也没三毛的阅读量,更没三毛善解人意的爸爸妈妈? 他会如何? 是否从此再也不可以继续上学,而正统教育下的社会,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孩子想来会有愈加艰辛的生活。就连找一个普通的工作,也没办法过学历的门槛。
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历程许很多多的伤害。这类伤害有些会被时间治愈,可有些却会随着孩子一生,甚至影响他的命。孩子极为重视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们的评价,一句温暖的鼓励或许会使一个“坏”孩子变好,而不负责任的羞辱完全也可以使一个好孩子变坏。
羞辱,是摧毁一个孩子的毒药。而言不正、身不端的报复,更会让孩子对成人世界产生怀疑。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想要孩子做好孩子,自己也第一要做一个好的大人:正直,诚实。了解尊重孩子才会取得孩子的尊重,敢于承认我们的不足才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