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孩子跑过的每个脚印,运动场上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将来生活的垫脚石。
◐
又一位其他人家的孩子!
7岁开始运动,练出了6块腹肌;
12岁3小时完成铁人三项:
1.5公里游泳、40公里骑行、10公里跑步;
顺便成功过了“中国最小年龄铁人三项奥运标准挑战赛”。
这位今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的男生金产界,获得的成绩,连一些练习有素的成年人都很难企及。
七岁开始,当普通爸爸妈妈携带自己家里娃到处找辅导班补课时,他爸爸妈妈呢?
带上儿子去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基本维持一天一小时的运动量。
后来,金产界身体强健了,便进行了“铁人三项”的挑战练习。
现在,大奖小奖拿到手软。
看得见的,是健康和荣誉;看不见的,却是这五年间孩子更深层次的塑造。
1500多个日夜,运动于男生金产界而言,已经慢慢变成了一种平时习惯。
相较于其他孩子的无感和排斥,他很享受汗水挥洒带来的快乐与热血。
正如男生父亲所介绍的那样:
“还是以学习为主,大家感觉他还是像玩一样的,而不是一些强制性的运动,都是在身体的允许下去做的,第一是榜样,第二是点燃他的梦想,这两个比较要紧。”
学习要紧,但没有妨碍孩子参与体育运动。
养出一个爱运动的健康孩子,更是一种莫大的成功!
01
废掉一个孩子
从让他不运动开始
可在日常,很多父母却对孩子成长中需要的运动视若无睹:
“打什么篮球,还不如多看书!”“体育有哪些,才几分,有空好好补补语文。”“一身的臭汗,将来能否少去操场?”……
中国爸爸妈妈说起“文化课”一直如数家珍,但一谈起“体育”就开始面色犯难,甚至有时会把它概念为“不务正业”,唯恐避之不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表明:
超越六成的中小学生天天体育运动时间低于1小时,甚至有超越三分之一的孩子几乎不运动!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另一组更为扎心的数字:
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中心依据中国儿童平时习惯得出,到2030年,中国或有5000万儿童被列入超重或肥胖。
什么定义?
这就意味着,再过十年,你遇见的每四个孩子里,至少有一个是大胖子!
曾在央视看到一则新闻,大夫直呼“肥胖是万病之源”!
淮安一位男生年仅10岁,体重是健康孩子的五倍,腹部脂肪厚达10公分,最后小小年龄就患上重度脂肪肝;
有些男生,就算看起来只不过微胖,一体检却发现尿酸高得惊人,十八岁便患上痛风,每天疼到想哭。
更甚的,被叫做“中国第一胖”的重庆男生孙亮到二十来岁时,体重已经接近350斤,胖得连双眼都睁不开,张口呼吸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儿,致使心脏衰竭,失去了生命。
柏拉图曾说过:“身体教育和常识教育之间需要维持平衡。”
常识教育的确能让孩子飞得更高,但体育却可以带给孩子健康的体魄。
任何成功,没健康的加持,0前面没了1,爸爸妈妈与孩子千辛万苦付出十几年,没任何意义。
而这类被爸爸妈妈忽略的点,正以另一种形式出目前“政策”里。
教育部门正在试图“拾起”让人们遗忘的“身体教育”。
就在前两天,十月1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软文投稿上,就曾提及:
“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将来体育不仅仅是三四十分了,将可能变成100分,甚至150分。
另外,此前教育部还发布信息,将来体育课要和文化课一样布置作业。
将来,再也不仅仅是以“语数英科”论胜负,爱运动的孩子才是真的地赢在起跑线上。
02
爱运动的孩子
内心能量十足
年仅9岁却一夜之间爆火,这个叫MillaBizzotto的小姑娘不是明星,没才艺,靠的就是那一身非比一般的坚韧意志。
项目极其考验参赛者的心态:爬绳、攀墙、铁丝网下匍匐前进、8公里游泳……
大部分的成年人或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输在心理战上。
所以,当这个身高只有1米2,体重24KG的9岁小姑娘决定发起挑战之时,全部观众都等着看笑话。
可没想到,女生下面一系列的操作惊呆了众人。
她在泥地里,负重前行,毫不含糊。
面对障碍、复杂的地形,她不喊一声害怕,该爬就爬。
就算到后半程,耗尽大半体力,衣衫褴褛,她也没丝毫的退缩,顶风向终点冲。
众人不禁疑惑,如此的女生都是如何养出来的呢?
讲出你可能不信,“体育运动”占了大功劳。
其实女生原本也是动不动就哭的性格特点,在学校里还是同学平时欺凌的对象,直到后来,她努力坚持了一年多的体能练习,状况才发生改变。
她的内心渐渐变得强大、勇敢,面对困难也不再软弱不堪,而是迎难而上。
那些过去欺负她的同学,非但不敢在她面前妄作胡为,还成了她的铁杆粉。
现在的她更是靠着这股韧劲,一举成名。
记得牛津大学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有一个要紧的考核标准:
喜欢体育,最好有运动收获。
学校觉得,如此的人拥有出色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领导型人才。
挫折、退缩、自我怀疑……这类孩子生活路上必然会遇见的心理疾病,在长期的体育练习中,都存在。
能坚持下来的孩子,心态已在无形之中,得到了磨练与锻造。
中国教育督导室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天天运动超越一个小时的学生,心态更加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大大增强。
所以,那些叫嚣着“体育无用论”的爸爸妈妈真的可以停停了!
教孩子爱上运动,才是助他达成生活进阶最牛的那张王牌。
03
爸爸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体育老师”
不少父母心存疑问,作为一个“运动傻子”,平时该如何练习孩子去运动呢?
其实,在医学上,体育运动也是有身体敏锐期的。
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分为三个身体敏锐期。
由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肌肉记忆强,大脑对动作感觉力好,几乎“一学就会”。
过去的奥运冠军田亮,在练习孩子运动方面就非常有一套。
虽然并不把女儿当做专业运动员去练习,但那个过去时不时哭鼻子的女生森碟,还是在爸爸的带领下,长成了“运动超人”。
第一,7-12岁,速度敏锐
速度上,森碟从小就有“风一样的女子”之称。
上学之后,田亮也积极鼓励她多跑多动。有时森碟在家穿着裙子也能跑上几圈。
2018年,森碟10岁时,首次参加世界级跑步比赛,就拿到了3、的好成绩。
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进行负重跑步、上下坡跑步等“田径类”项目,进一步激起孩子的速度能力。
第二,6-9岁,灵敏敏锐
灵敏度上,在森碟只有8岁的时候,田亮就常常带她去看网球赛,培养她的兴趣。
也多次晒出练习孩子打网球的照片。
四年过去,森碟已经打得一手好球,和父亲田亮都有得一拼,敏捷度满分。
但孩子的身体又未发育完全,不可以承受太过剧烈的运动,爸爸妈妈可以考虑兵乒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轻运动,提升孩子身体的灵活性。
第三,12岁之前,柔韧敏锐
母亲叶一茜曾晒出女儿七八岁时下腰练功的照片,姿势标准,身体柔软。
一看就了解平常没少下功夫。
这个时候,孩子身体可塑性比较大,关节灵活,不容易受伤,且成效好,适合的运动有坐位体前屈、压腿等。
天津《今晚报》曾对每个阶段的儿童运动项目“最好展开时间”做过梳理:
但抓住这3个敏锐期,依据孩子年龄特征去选择,爸爸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体育老师”。
05
网上有一个问题:“为何有的爸爸妈妈一直逼着孩子去运动?”
其中一个回答非常扎心:
为了让孩子掌握爱护自己身体最实惠的办法;
为了让孩子以最小的本钱体验到挫折与失望;
为了让孩子最快地了解什么叫做坚持与奋斗。
这世上,恐怕再也没什么比让孩子爱上运动更好用的赐予了。
孩子的生命里,不该只有静止的文字、成堆的书本、冰冷沉寂的分数,也应有温热的汗水、飞跃的身体、跳动的脚步。
运动,也是孩子必读的一本“成长之书”。
本文源自男生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生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生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孩子,欢迎关注男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