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爸爸妈妈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过期,就会成为孩子终身的遗憾

   日期:2025-04-15     来源:www.himuyu.com    浏览:497    
文章简介:01爸爸妈妈的有效期非常短,只有10年  “你说,是否孩子16岁之后就基本定型了?我是说他的性格特点、习惯、教养这类方面?”  周末和朋友闲聊,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想起了我们的孩子,喃喃道。  朋友早年时常外出工作赚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一...

01

爸爸妈妈的有效期非常短,只有10年 

“你说,是否孩子16岁之后就基本定型了?我是说他的性格特点、习惯、教养这类方面?” 

周末和朋友闲聊,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想起了我们的孩子,喃喃道。 

朋友早年时常外出工作赚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一个手就能数得过来。 

这两年调回家乡工作,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可惜的是,孩子少了爸爸的榜样教育,妈妈也没时间好好引导孩子,孩子的性格特点非常是别扭,学习成绩也一直垫底。 

 “整天拿着个手机打游戏,我和他母亲一说他,他就拉下脸,恨不能给大家脸色看。
有时我气狠了,多说了他几句,他就能好几天不吭声。

我回来也2年了,尽量地抽出时间陪他、教他,可还是没多大改变,再过1年就要高考考试了,你说我能不急吗?” 

朋友忍不住吐槽,我能理解他的担心。 

不止是孩子的成绩,作为有担当的爸爸妈妈,最关心的是孩子整体的人格进步。他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

并在努力弥补过去缺失的伴随和教育,但效果甚微。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一个残忍的事实:爸爸妈妈的保质期非常短,只有10年。

过期后的爸爸妈妈再如何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她也谈过自己朋友女儿的一个故事。 

龙应台首次见朋友女儿时,她才8岁,可以在短期内把一瓶清酒上的字和画完全相同地描绘出来,聪明得叫人忍不住欢喜。 

第二次见时,女生十八岁,她和同居男朋友在一块,身上纹着刺青,手里夹了根烟,一直习惯性对外人露出不屑的眼神。 

8岁到十八岁,历程了婴幼儿到少年的转变,这10年,是孩子性格塑形的重点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奠基期。 

这10年,孩子会历程太多的魅惑,也会面临对他们来讲山一样的难点,家庭若不做好该有些引导和教育,光靠孩子一个人的成长探索就太难了。

02

孩子的问题映射了父母的问题 

和一些父母聊天,常常会听到孩子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 

我家孩子胆小如鼠,你家孩子脾气蛮横,他家孩子怯懦自卑…… 

有的父母还意识不到这种问题,浑浑噩噩地继续根据错误的方法教育,有的父母意识到了,不免焦虑又心急。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人的心理疾病,是滞后反应的。

今天的行为,却不是因今天的问题。

那些莫名奇妙很难理解的行为,根源总是都在过去。 

假如你发现你的孩子一直做出叫你感到困惑或担心的举动,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在他的过去,早已在无声无息中被种下了如此的种子。 而这颗种子,到底是爸爸妈妈播下的,还是孩子自己播下的? 不能否认的是,某种程度上,孩子的问题,也是爸爸妈妈问题的映射。 

缺爱胆小的孩子=习惯性缺位的爸爸妈妈

 微博上过去有一个关于“我不是亲生”的段子:

 我去接我儿子放学,等了半天没看到儿子,还以为他逃课,后来才了解他已经读中学了,我却到小学门口去接他。 

说起来叫人捧腹,可细想一下,就会忍不住为那儿子抱不平。

作为爸爸妈妈,就连孩子上中学还是小学都搞不了解,未免也太不负责了。 

可这并非个例。 

现实里,有太多的孩子在被爸爸妈妈忽略。没得到充分的爸爸妈妈之爱的孩子,你可以从他的双眼里看到孤独和对温情的渴望,他们会相比普通孩子更胆小一点,由于身后没爸爸妈妈做依撑。 

内向敏锐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的爸爸妈妈

 时常心疼那些对情绪格外敏锐的孩子,由于导致这种性格的成因,是情绪不稳定的爸爸妈妈。 

有的爸爸妈妈,自己在工作上受了委屈,回到家就发泄在孩子身上。

 你以为孩子没感知,但其实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情绪最敏锐不过,提升的音量,厌烦的语气,都像是一双恶魔手,把孩子渐渐拉向情绪的漩涡。 

心情好就对孩子温顺,心情糟糕就对孩子谩骂?孩子不是宠物,更不是玩偶,更不是情绪的垃圾桶。 

爸爸妈妈越是这样,孩子越是内向,越长大,孩子也越会习惯性地在乎其他人释放的情绪,小心翼翼地做人做事,怕冲突,怕人群。

没办法独立的孩子=用力过猛的爸爸妈妈

 世上最可惜的,莫过于“天才陨落”。 

尤记得那个13岁就考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却最后被劝退的天才魏永康。 

他生于普通家庭,从两岁起就被叫做“神童”。 

妈妈也从小费心培养,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除去学习,家的所有事情都不允许魏永康插手,甚至天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还给孩子喂饭吃,就为了让孩子能专心学习。

 但当他考入中科院,脱离妈妈开始生活后,所有就开始失去控制了。

他没办法自理我们的生活,甚至严重干扰到了学习。 

就像一个幼崽,忽然一个人来到了大世界。只不过可惜,残酷的社是否会允许一个17岁的人连生活都没办法自理。 

不少爸爸妈妈,就像魏永康的母亲一样,恨不能给孩子提供自己所能拥有些所有,他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辛苦,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可过度的掌控、过度的关怀是一把锁,锁住了孩子本该拥有些机会和权利。

03

 教育最禁忌的,是爸爸妈妈“怕麻烦” 

教育,一直都是个麻烦事。特别是家庭教育。 

既不可以太用力,也不可以不需要力,分寸尺度得把握得刚刚好。 

总有老话说,孩子么,拉扯着拉扯着就长大了。

可目前的年代早就翻天覆地地变了,孩子需要在适合的年龄拥有适合的引导教育,关于勇气、责任、爱与被爱、承诺、礼貌、习惯…… 近期知乎上有个热议的话题:零零后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高赞回答都说,零零后的贫富差距是70、八零后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目前物质上,更体目前精神上。

 越是出色的家庭越是对孩子的成长有适当的规划。他们能知道孩子的成长潜力,能在工作赚钱的同时理解抽出时间伴随孩子的重要程度,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力和习惯去影响孩子。

他们不怕麻烦,也勇于克服麻烦。 

曾听某位长辈说过一句话: 

一块硬币有2面,就像孩子的生活也有2面,一面是:你想给他们哪种生活,就会给他们哪种教育。

另一面是:你给了他们哪种教育,就会让他们度过哪种生活。 

对90%像大家一样的普通家庭来讲,大家所能做的,是尽量在有效期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引导和伴随。

 陪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给孩子提供自律的参考,教孩子克服困难的办法,带孩子尝试多种兴趣和喜好…… 

所能做的还有不少,言传身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办法。

 孩子们也永远不会好好听大人的话,但大人干什么,孩子就掌握什么。

 教育,没捷径,也容不能懈怠。 大家没办法控制起跑线,但大家可以教会孩子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生活路,不过快,亦不过慢,根据孩子适应的步伐,给予他们创造进步的小天地。 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 

学着做个好爸爸妈妈吧,正如孩子,也在学着做个好孩子。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

「爸爸妈妈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过期,就会成为孩子终身的遗憾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