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要想让孩子安全感十足,这几个重点时刻爸爸妈妈必须要看重

   日期:2025-06-25     来源:www.qxykt.com    浏览:668    
文章简介:导读 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别人。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别人。

导读

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别人。

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别人。

一个安全感被破坏的孩子,在成年时期会深受其影响。

譬如社交恐惧、缺少自信心、对伴侣缺少信赖感等等,都与童年时期安全感缺少息息有关。

然而,安全感这东西,抽象又模糊,如何保护孩子的安全感?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候的情绪、精神状况、说话语气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有没安全感,一眼就能看出来。下面这4件事,最易破坏孩子安全感,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再做了。

你再哭我就把你扔了

面对孩子的任性、叛逆,不少父母都在情绪崩溃的边缘徘徊,稍有不慎,就会冲口而出“你再哭,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

这类带有恐吓性的语言,会让孩子担忧自己会被抛弃而停止哭泣,表面上看起到了预期的成效。

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对孩子来讲简直就是精神的虐待,特别是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

因此,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3岁前安全感的打造,由于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

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这件事80%的爸爸妈妈都过去做过。

偷偷溜走是一个很糟糕的办法。如此比较容易让孩子以为是你抛弃了他,有些孩子更会因此而整日惶惶不安,愈加没安全感。

面对和孩子离别,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孩子实质状况,譬如:

“母亲要去上班了,等到天黑的时候,母亲就回家陪你。”“母亲有事情要出去一下,先让奶奶陪你一会,母亲待会就回来。”

虽然你说了这类话后,孩子依然还会哭,但至少让孩子心里有了一个预期,母亲的离开是暂时的,待会就回来了。

你再叛逆,小心我打你屁股

“你再叛逆,小心我揍你!”

“我是你母亲,你需要听我的!”

不少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用爸爸妈妈的权威让孩子害怕自己,从而达到让孩子听话、服从的目的。

但被吼叫长大的孩子,一直感觉自己是生活的配角。其他人的一句无心之谈,或是一个微小的肢体动作,都会引起他的过度警觉,会感觉其他人是在暗示什么,让他浮想联翩。

“是我哪儿做错了?”、“我为何一直做不好?”等等,孩子会从心底里贬低自己,形成自卑的基础。

比尔盖茨曾说:“教育是随着终生的事情,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给孩子安全感。”

儿童的成长就像盖高楼,安全感就是高楼的地基,地基越坚实,楼才能盖得越高。

要想让孩子安全感十足,这几个重点时刻爸爸妈妈必须要看重。

 和母亲分开时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第一个依靠的人就是母亲,那是他所有安全感的来源。

而孩子一每天长大,也终将一点点离开大家。

母亲只有给他“自己是被爱的”“永远都不会被抛弃的”的底气,他才能放心离开母亲的怀抱,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失去心爱的东西时

在综艺《想想方法吧,父亲》里,Lucky有一个睡觉都要搂着的美妆蛋,却被她随手落在了飞机上了。

意识到丢失后,Lucky先是茫然和不知所措,接着嘴巴瘪起来要哭了。父亲了解这个东西对女儿尤为重要,冷静地说:“别急,我目前去助你找。”

随后父亲放手所有些事返回机场,几番周折,最后在地乘职员和警察的帮忙下找到了。

自始至终,他没说过一句责怪孩子的话,也没敷衍了事,而是积极地想方法。

父亲在整件事情中,表现出了一个爸爸对孩子的包容、理解和支持,给予了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安全感。

虽然大家在日常未必会遇见这种“极端”事件,但当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被抢了” “精心采集的物件被破坏”的时候。

很多父母会感觉

 “你如何这么小气?让他玩一下如何了”

“不就是一件玩具么?大不了我再给你买一个。”

如此的做法只能让孩子感觉大人不看重自己,感觉到爸爸妈妈的“背叛”。

作为爸爸妈妈,越在孩子难过的时候,越要了解维护孩子的情感需要,让他感到父母懂他、和他一样珍惜他所珍惜的东西。

不小心犯了错误时

一个小孩子踩着凳子去拿桌上碗里的香蕉,但不小心摔了一跤。

不但香蕉没拿到,还把装香蕉的碗打碎了。

他非常害怕,当父亲走过来的时候快点说:“我不是有意的。”

父亲看出了他心中的恐惧,第一关心他有没受伤。

但也不能不告诉他,被打碎的碗不是普通的碗,而是已经去世的祖母送给母亲的礼物。

男生更紧张了,父亲安慰道:“不要担忧,大家一块想想该如何向母亲讲解呢?”

男生灵机一动:买一只新碗送给母亲。

于是他们到了超市,但找遍了货架也没找到完全相同的碗,最后只好买了一个非常像的。

男生拿着碗刚要离开,父亲又提出建议:“大家是否应该给母亲多买一个喜欢的马克杯作为补偿呢?”男生笑着点头。

回到家,男生忐忑地向母亲道歉,并把新碗和额外的礼物拿给母亲。

看着母亲的脸色由阴转晴,最后露出笑脸,男生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

其实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他害怕的不仅仅是错误本身,更担忧的是得到爸爸妈妈的训斥。

而这位父亲的做法堪称教科书,他控制住了我们的情绪,接纳了孩子“冒失”的行为。如此不但可以给孩子满满安全感,还能借机教会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感觉到危险时

现代心理学家提出,父母要做孩子的“安全基地”。就是无论孩子长到多大、距离爸爸妈妈有多远,当他感觉到危险或需要安慰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忙。

孩子这种对爸爸妈妈的依靠和不怕被拒绝的底气,就是安全感。

要想得到它,需要爸爸妈妈在孩子年幼时就在他心里“播种”:

当他马上一个人一人面对更大的世界时,让他了解有一个怀抱时刻为他打开,随时欢迎他回来;

当他失去心爱的东西时,有人比他还急着帮忙探寻;

当他不小心犯了错误,懊悔又不知所措时,有人能给他包容和指点,一块面对;

当他被捉弄时,有人能第一时间站在他身旁,击退谣言;

当他感觉到危险时,有人能相信他的话,帮助他摆脱困境;

被爸爸妈妈如此滋养长大的孩子,如何能不安全感爆棚、自信满满呢?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