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现实状况中爸爸妈妈与孩子交流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里有几个建议可以供有需要的爸爸妈妈参考:
误区1、爸爸妈妈问的问题缺少逻辑性
问题青少年教育学校发现不少爸爸妈妈爱问下面的问题:“你今天在学校做了哪些啊?”“你今天有没非常乖?”“你在家听话叛逆?”一般孩子一脸迷茫地回答:没干什么/乖/听话……
然后,话题就进行不下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没办法理解抽象事物。所以,想与孩子对话,要防止问太宽泛的问题。
误区2、把质问当聊天
有的爸爸妈妈比较严厉,或者自己比较忙,他们跟孩子说的话总是是如此的:“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吗?”“这回考试考了多少分?”除此就没别的柔软些的话可说了。
长此以往,不只亲子关系会变得疏远,孩子的自我建构也会遇见非常大的问题,这种教养条件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逆反,要么害怕失败,怯于尝试新鲜事物。
如此的问话方法更关注孩子个人的感受、爱好,大人是以蹲下来的姿势进行倾听的。孩子会感觉:我是被看见的、被理解的、被爱着的。这样,孩子自己就会充满力量,能自己去解决遇见的问题。
爸爸妈妈常常担忧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误、捣蛋,就会直接问: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捣乱?
这种问法,要么会引起孩子反感,要么将捣乱等负面信息传递给孩子,并在孩子心里夯实了,最后把孩子推向那些负面暗示。
当孩子做法不合理时,母亲千万别着急上火,立刻批评孩子,而应控制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然后给出孩子能理解、能同意的建议,然后引导孩子去考虑该怎么样正确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