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的内心足够关注了吗?你知道你的孩子吗,还是说你知道的不过是其他人眼里的孩子?若是如此,那样亲爱的父母朋友,你比你孩子更需要掌握关注自我,如此才能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过分关注别人评价妨碍孩子成长。
朋友在一个小学辅导班上课,因私人缘由不可以将原定的课程上完,匆忙之下只能请我顶上。好歹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文科生,应对五年级语文还是没问题的。上了几次课,我就发现这三个孩子都存在一个问题,他们上作文课的时候总喜欢说学校老师说他的作文如何如何,而且,他们都把老师对他的评价当成真实的自己了。
小怡说她们老师说她的文章非常平淡,不出彩。我看了她的作文,对一个小学生来讲,其实写得非常不错,虽然没那样花哨,但修辞手法用得非常到位。当我问她自己感觉自己写得如何时,她低下头,说最初写作文的时候感觉自己写得非常不错,可是老师从来没表彰过她的作文,目前自己都感觉非常糟糕。
这是个非常不好的现象。由于孩子自我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外面的评价会干扰到他对自我的评价。可是来自己家里庭、社会的评价都是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下各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未必就是正确的。
譬如说,孩子在学校学习,学校对他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成绩好就是品学兼优,成绩不好就是拉班级后腿,这是功利性的,现实,但也是无奈的。假如孩子成绩并不好,那样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比较容易自我厌弃。
外面评价给孩子重压。
常言道,人言可畏,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在其他人眼里是什么样子,说你好你开心,说你不好的时候,别人的见地无形中就变成了重压压在肩上,甚至自己都感觉自己不好了。
成年人都躲不过如此的怪圈,更不要说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了。就像我课堂上的小怡,本来她挺喜欢作文课的,可是老师对她的评价让她对自我进行怀疑,作文课对她来讲不再是一件开心的事。这就是由于源于老师的这种外面评价给她导致的心理重压。
父母需引导孩子关注自我内心。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不关注其他人对我们的怎么看,可是太过于在乎其他人的怎么看,总是就忽视了对自我内心的审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时的孩子就需要父母来进行正确引导了。
孩子考试完了,你可以问问他对自己考到的成绩满不认可,而不是在班级排名多少,别的人考多少分;你想知道孩子正在学习某个课程状况时,可以问他一个人感觉自己学得如何。像如此的对话就是一种无形的引导,引导孩子关注自我,将对自我的评价焦点由别人转移到自己。
作为父母更需要以身作则,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不要太关注其他人的目光,做到其他人评价我好,我喜悦,其他人评价我不好,我也不过分忧心,带动孩子,降低他由于外面的评价而导致的担心和不安,这才是孩子轻松快乐学习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