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虽然被分在了理科,但这门学科却与文科有的相似。生物的一轮复习主如果以入门知识为主,而这类要点是需要死记硬背的。那样,都有什么要点是高考考试生物科目中常常考到的、需要学生背得滚瓜烂熟的呢?智择优记者整理了一些生物入门知识点,期望高中三年级党们可以坚持天天背诵十条,尽快全部记熟。
1、由于绝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讲,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备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什么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准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可以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因为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原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8、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9、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0、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法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11、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可以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因为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12、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达成的,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13、因为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不一样的基因含有不一样的遗传信息。
14、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一同用途的结果。
15、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16、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原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只要遭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遭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用途的结果。
17、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一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它们分别坐落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伴随同源染色体的离别而离别,具备肯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伴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离别规律。
18、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19、在近亲结婚的状况下,他们大概从一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20、具备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伴随同源染色体的离别而离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21、据统计,国内的男士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人发病率仅为0.49%。
22、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士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
23、国内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4、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要紧原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25、基因突变是在肯定的外面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原因用途下,因为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类型、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26、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如果受外面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置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可以形成纺锤体。
27、借助单倍体植株培育新产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28、所谓的借助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置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首要条件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需要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29、生命的由来历程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30、进化论者觉得,目前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一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31、自然选择学说包含:过度繁殖、存活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存活。
32、但凡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存活,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3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4、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5、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了解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了变异将来,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存活或淘汰。
36、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原因,存活斗争推进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7、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讲是有害的,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对于整个种群的存活是有利的。
38、生物圈包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9、生物与存活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遭到环境原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4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不过一定量上的适应,并非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4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常见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影响环境。
42、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用途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43、种群是指在肯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点包含: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44、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肯定的自然地区内,相互之间具备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45、所有些生态系统都有一个一同的特征就是既有很多的生物,还有赖以存活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46、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途径。
48、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坐落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用途,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49、大家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备不可分割的联系。
5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52、可持续进步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材料|商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材料|商品|材料|商品”。
53、大家应当采取手段,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如此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进步。
54、维持生态平衡,并非保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况。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首要条件下,打造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进步。
55、大家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借助。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借助。
56、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看法和整体看法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智择优推荐你继续阅读:
《2016年高考考试生物一轮复习入门知识大全》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