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爸爸妈妈仿佛总有一套是我们的“婴幼儿教育经”,但大家觉得还很好的教育方法是否真的带来大家想要的成效?逗孩子玩或者总拿其他人家孩子说事这类状况是否时有发生?糊涂父母请赶快自检,看看有否这四大离谱做法。
1、就是要逗孩子玩
大大家非常喜欢取乐孩子,有时父母会以开玩笑的口吻逗孩子说孩子再叛逆就叫警察叔叔把他抓走。可怜的孩子他不了解警察叔叔什么时间回来,看着父母哈哈大笑的脸自己却担忧害怕得要死。
父母[微博]时而开玩笑,时而假装答应却又不给他想要的东西,尽管如此的逗趣行为换来了一时的欢乐,但对于孩子来讲却是伤害,同时也辜负了孩子对成人的信赖感。假如父母想要拿孩子寻高兴,可以换个做法。譬如孩子央求很长时间想要吃你手上的蛋糕,你可以设个小关卡,让他先为你唱首歌,如此既可以“延迟满足”,也能得到你想要的欢乐。在孩子唱完歌将来必须要履行你的承诺,把蛋糕给他吃哦。
2、放任过分娇纵出一个熊孩子
“熊孩子”被界定为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尤其是在走亲戚的时候,一些孩子特别的人来疯,一直在其他人家捣乱,更要命的是一些父母不但没阻止孩子的捣乱,反而一脸慈爱地让孩子“注意安全”,这让主人情何以堪!
爸爸妈妈的放纵与过度满足让孩子自我意识膨胀,尤其是在孩子2岁左右自我中心的进步,假如父母不加以引导孩子的行为,孩子比较容易会变得骄纵、不考虑别人感受。不是说要严厉禁止孩子捣蛋,更不是批评斥责孩子的错误,仅需让孩子了解地认识到什么时间可以干什么,什么时间不可以干什么。
家庭中打造肯定的规则,全部家庭成员一同遵守,譬如到其他人家做客不可以跑来跑去,不可以乱翻其他人的抽屉等等。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用途,更会使他得到安全感。
3、总拿其他人家孩子说事
网友调侃中国孩子最大的敌人是“其他人家的孩子”,一些父母一直非常喜欢拿我们的孩子跟其他人家的比较,其实一直拿其他人家孩子说事,既得不到你想要的勉励成效,反而会让孩子“非常受伤”。
父母想要更乖、更懂事,可以换一种勉励方法让孩子在自信中找到进步的动力。譬如远处的有个哥哥把地上的水瓶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父母就能当令地借助这个情景,鼓励孩子“那个哥哥主动地爱惜环境,非常棒,相信孩子也可以做到,并且做得更好!”像如此既可以表彰其他人家的孩子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又能防止导致孩子的自卑或抵触心理。
聪明的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掌握和自己比,比如拿孩子这次行为和上次的做比较,拿孩子的优缺点比较。为自己孩子点滴的进步给予更多赞赏和鼓励,相信你的孩子会渐渐出色起来。
4、自己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你是否也有想过让孩子可以承担起你没办法完成的梦想? 培养孩子兴趣喜好,甚至进步出一两个专长是很好的,但假如不是从孩子自己出发,而是根据着爸爸妈妈的计划,硬生生地将你们的梦想塞给孩子去完成,那不是真的的“我期望你好”。你有没关心过你的孩子如此累不累,喜不喜欢这类所谓的兴趣专长?
尊重孩子的选择,放下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进步。别说怕孩子不懂规划将来,不要急于包办孩子的生活,父母仅需以身作则,在天天的日常做出成功的表率,那样孩子自然会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多鼓励、支持、爱惜孩子的每个奇思妙想,给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日渐地孩子在自信和自由中探寻到是他一个人的梦想,并为之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