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着学生返校,不少省份中小学暑假时间也已敲定。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已经明确放假时间的省份中,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中旬,当然还有更晚的,譬如:海南教育厅规定,小学7月31日放暑假,中学8月10号将来放暑假。得知这一消息,海南的中小学生及父母表示崩溃。
山 东
暑假放假不会超越8月1日。
据山东商报报道,济南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品木在同意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考考试延期后,大家的中考推到了7月中旬,其他年级上课也会到7月中旬。7月底前能放暑假,从现在看,几个省发布8月1近日放学,虽然大家还没有定,但我觉得是比较现实和符合规律的。至于什么时间放假,大家建议省教育厅统一放假时间,防止地市攀比。毕竟任何一个决策都是两难,省教育厅统一会最好操作。建议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拟定统一的放假时间,不会超越8月1日。
浙 江
01
宁波
日前,宁波教育局发布《关于明确中小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结束时间的公告》。依据学校教学任务和师生身心健康需要,经研究,中小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结束时间明确如下:
1.小学及初中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于7月4日结束,7月5日放假。
2.普高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于7月19日结束,7月20日放假。
3.职高(技校)于7月9日结束,7月十日放假。
各地各学校要统筹处置好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着眼于加快促进教育教学的正常化,科学拟定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02
温州
日前,温州教育局印发《关于调整温州教育局2019学年第二学期行事历的公告》。
依据最新的行事历显示,7月6日初中、小学暑假开始,7月21日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暑假开始。
03
湖州
2020年湖州中小学校(婴幼儿园)春天学期有关考试及暑假时间的公告:
经研究,现将2020年中小学校(婴幼儿园)春天学期有关考试及暑假时间公告如下:
1、考试时间
高 考统考和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十日;高职单独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学考时间为7月17日至19日;中考时间为6月26日至27 日;普高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时间为6月30日至7月2日;中职学校(除高中三年级高考考试班)期末考试时间为7月1日至3日。初中、小学期末考试时间由各区县自 行安排。
2、放假时间
全市初中、小学、婴幼儿园本学期至2020年7月4日结束,7月5日起放暑假;普高本学期至2020年7月19日结束,7月20日起放暑假;中职学校本学期至2020年7月9日结束,7月十日起放暑假。
3、开学时间
2020年秋天学期,全市中小学校(婴幼儿园)教师于8月25日报到,学生于8月31日报到注册,9月1日正式上课。
04
嘉兴
日前,为加大返校复学后教育教学习管理,切实落实线上教学与开学后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统筹做好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嘉兴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加大2020年春天学期中小学复学后教育教学习管理的公告》。
小学、婴幼儿园学期结束时间为7月5日,7月6日暑假开始;各地可依据实质状况确定初中各年级学期结束时间,但不能超越7月十日;普高高中一年级、高二和中职学校学期结束时间为7月20日,7月21日暑假开始。8月30日暑假结束。
05
金华
5月22日,金华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和2020年暑假工作的公告》。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于2020年7月2至4日进行期末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和婴幼儿园定于7月7日放假。
中职学校在单独考试结束后于7月9日放假。普高学校定于7月12日至14日举行期末考试,在学考结束后于7月20日放假。8月26日教职工回校报到,27日至31日安排师德教育、集体备课及开学筹备等工作。9月1日学生报到注册,9月2日正式上课。
06
台州
日前,台州教育局发出《关于做好2020年春天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公告》。现将主要内容发布如下。
明确有关时间安排:
(一)全市初中、小学、婴幼儿园学校学期结束时间为7月5日,7月6日暑假开始。
(二)全市普高学期结束时间为7月20日,7月21日暑假开始;中职学校在单独考试结束后放假。
(三)秋天学期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安排。
(四)全市高中三年级、初三可以借助双休日1
厦 门
小学暑假:7月4日到8月31日(没延迟)
初中暑假:7月23日-8月31日高中暑假:7月29日-8月31日广 东
01
中山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高学校
暑假开始时间:7月19日
中山印发《2020年春天学期线下教学指导建议》,明确:
①周末除高三可以安排1天用于复习备考外,其他年级不能拓展补课活动;
②小学、初中七初二、高中一小学二年级于7月13-17日期末考试,7月19日开始放暑假;
③减少期末测试的困难程度,小学困难程度控制在0.8左右,初中困难程度控制在0.7左右,高中困难程度控制在0.6左右。
02
东莞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高学校、中职学校
暑假开始时间:7月26日
东莞教育局结合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春天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公告》,提出工作需要:
①寄宿制学校高三以外的其他年级学生,返校后第一个周末,各园区、镇(街道)、学校依据疫情防控状况和学校实质,可安排学生留校,合理安排休息、运动和自学、答疑,不能教授新课;
②返校后第二周起,周末原则上安排学生离校。
03
珠海
普通中小学
暑假开始时间:7月26日
中小学各年级法定节假日不调课,除高三周末可以安排1天调课外,其他年级周末不能调课。
04
惠州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高学校
暑假开始时间:7月26日
中职学校不能晚于8月1日
①义务教育阶段除初中三年级与初中二年级地理、生物参加省中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外,其它年级均由学校依据教学进度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各县(区)教育局不统一组织考试;
②高中二年级、高一的期末考试分别初定于7月 15-17日、 7月23-25日举行,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和组织考试。相关需求另行公告;
③中小学各年级法定节假日不调课。除高三周末可以安排1天调课外,其它年级周末不能调课;
④2021年高中三年级应届毕业生如无特殊状况,按规定于8月1日返校开学上课。
05
河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高学校
暑假开始时间:7月26日
中职学校不能晚于8月1日
河源教育局发布《关于调整河源中小学2020年春天学期校历的公告》,明确:
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高学校2020年春天学期暑假开始时间均为7月26日,中小学各年级法定节假日不调课,除高三周末可以安排1天调课外,其他年级周末不能调课;
②中职学校原则上自主决定暑假开始时间,也可参照上述时间实行,但不能晚于8月1日;
③中小学各年级法定节假日不调课,除高三周末可以安排1天调课外,其他年级周末不能调课。各地各校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坚持劳逸结合,强化体育训练、视力保健,预防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④2021年高中三年级应届毕业生如无特殊状况,按规定于8月1日返校开学上课。
06
清远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暑假开始时间:2020年7月19日
普高学校
暑假开始时间:2020年7月26日
请各地(校)准时调整安排好本学期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07
茂名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高学校
暑假开始时间:7月26日
中职学校不能晚于8月1日
①中小学各年级法定节假日不调课,除高三周末可以安排1天调课外,其他年级周末不能调课;
②中职学校原则上自主决定暑假开始时间,也可参照上述时间实行,但不能晚于8月1日
02
不止以上区域公布了暑假时间,最近,北京教委和上海教委相继传来好消息,对此不少网友酸了。北京教委表示:中小学暑假不会推迟,将按计划放假。
这就意味着北京中小学除去高中三年级、初中三年级毕业班年级,其他年级学生开学后最长40天,就要放暑假了。这其中假如再除去双休日、法定假期,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也就是一个月。在校学习时间这样之短,难怪网友表示不相信。
北京教委规定,中小学7月11日放暑假,8月31日开学,暑假时长共52天。
下面大家再来看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和放暑假时间表:
想到这里,父母是否会“悲从中来”呢?看看一些父母网友的跟帖吧,真的挺有意思。
父母看着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感慨万千,心说:神兽终于回笼了!
孩子回头冲母亲一乐,说:母亲,我去去就回。
另一位网友则只取了小朋友的心理场景:
小朋友(窃笑):你们开心得太早啦!
除去托幼机构外,高校和中职学校的放假时间也没公布,由于各校实质安排学生返校的时间并不同,安排返校的学生级数也不同,所以,各高校怎么样安排暑假当依据实质开学状况来决定,基本上应该是“一校一策”,不可能统一块儿。
03
4月27日,教育部曾发出公告,不主张占用假期补课,消息传来,学生、老师都高兴不已。当时,不少网友就提醒道:别开心得太早,毕竟教育部只不过建议而不是“禁止”,因此,各地教育部门未必会实行。果不其然,截止现在真的做到不占用双休日和暑假补课的省份寥寥无几。大多数省份不只周一到周五正常教学时间占用一小时,而且双休日缩减,暑假延迟。
更有甚者,最近网爆广东某学校下发公告7月31号本学期结束,8月1号高中三年级学生开学。
对此,老师如此觉得:
第一:教育资源的差异
北京、上海教委不占用双休日和假期,按期放暑假是得益于两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一流的教学方法。而其他大多数省份因各种条件的制约,各区域、各学校教学教学水平、教学进度参差不齐,结合当地的实质状况,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合适当地的教学时间安排。
第二:教育理念的差异
不能不承认,北京、上海教委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比其他省份先进,两地教委确实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而其他大多数省份更重视应试教育,生怕因延迟开学而耽误了学生的成绩。
北京、上海教委切实把减轻学生负担落到了实处。而其他不少省份主管教育的领导口口声声要给学生减轻负担,而事实上非常难把此事落到实处。理念不转变,“减轻负担”永远也只不过一句空话。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小学习语文)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