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开学了。不管新生老生,不管大学生小学生,开学前父母都要忙乎一阵。但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父母来讲,开学后依旧轻松不能,由于甫一开学就有另一项急切而要紧的任务,那就是买教辅书。
据昨日《信息时报》报道,刚刚过去的周末,广州各大书店迎来购书高峰,教辅读物成销售热门。蜂拥而至的父母都是拿着学校发的教辅书单前来“采购”。报道提到,有父母抱怨老师开出的一些书目非常难找,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一本。但难找也不可以不买,正如另一位父母总结的那样,“书单好似圣旨,一本也不可以少”。
身为一名高中生的父母,我不由感慨,几年前,本人及太太也是这书店里茫茫父母人海中的一分子啊。当然,别以为高中生的教辅书少,恰恰相反,只不过一方面孩子大了可以自己去买,不必父母陪买,其次临近高考考试大关,学校主动承担了绝大多数教辅材料的任务。
我也深知,开学之初教辅书大热,此情此景由来已久,也一直招致有识之士的批评。其论调无非是“应试教育作祟,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老师学校与出版社形成利益链,加重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等。身为父母即便深明此理,难道就想拒绝把老师开列的书单付诸购买吗?这可困难,由于你可能连自己孩子这关都过不了——别的同学都有,老师课堂上要用,我如何能没呢?
作为过来人,我最大的感受及教训却是,面对老师的买书圣旨,绝大多数父母非但没做丝毫抵抗,有的反而变本加厉地成为“帮凶”。老师建议买5本,父母恨不能买10本,以为教辅书多多益善。正像有关报道中的一位张先生,他携带两个孩子一口气买了38本,足足装了两大袋。而书店员工说:“这还不算多,有些父母买了过50本,堆得像小山。”我相信老师开示的书单绝不会这样庞大。
少而精的教辅书,我想对学生是有帮助的。但过多的教辅书之害远甚于一本教辅书都没。面对老师的“圣旨”,或许大家需要遵旨。而根治教辅书泛滥,连教育部都束手无策,我等父母又奈之若何?管不了老师,管不了教育部,父母就至少要管住自己,就不要再凭我们的意愿给孩子增加教辅书了。那些一次买了几十本书的父母,我期望里面的教辅书只不过非常小部分,其余都是有益身心的真的课外书,那就善莫大焉。可惜,那篇报道的结尾颇令我失望,由于书店的实质情景是——“相比教辅书的热门,课外阅读类书本则颇受冷落。”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