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在海量学科中一向是比较受看重的科目。由于学好数学不只能让学生在考试中提升成绩,更要紧的是运用数学常识还可以解决日常的很多问题。而学好数学的重点是怎么样学会好的办法。于是,记者采访了市骨干教师、第四十五中学数学教师刘琼,请她传授什么时间学习心得。
刘老师第一强调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着差异。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关系进行说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初中数学中有一些开放性的题,还有的一题多解的题。所以对于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讲会有的不适应,对此,学生们不要心急,这是个思维转变的过程,以后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积累和做题来调整。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程中,有很多公式及定理,这类常识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以的,学生应该根据老师指点的办法,或是自己探寻的办法来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学会这类定理和公式,如此不但记得牢而且用得活。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会感觉非常难。由于应用题中有很多文字表述,学生或许会读不懂,继而找不出数目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难解出答案。扩大阅读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学生可以通过多念书,多看报来开阔思路、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做完后检查一下,培养好的做题习惯。
恐惧心理也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遇见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见困境,在解决难点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有些学生见到数学就害怕,不喜欢数学。刘老师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喜欢学、想学。数学与实质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可以试着用数学常识来解决日常的实质问题,从中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兴趣方面,还可以有选择的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譬如《三星智商快车》、《科学与探索》与中央十套的一些节目,都非常合适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同时,还应该培养高效学习规律和生活规律,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刘老师指出,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所以学生在上课时要“多说,敢说”,说白了,就是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说错,要把课堂当成我们的家,把同学当成朋友而不是敌人,对于回答错的问题课后要自己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