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培养孩子尊重老人的品质
准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在年幼时,自制力较差,容易冲动,当遇见不合心意的事情时,或许会表现出不尊重老人的行为,如不理睬老人、说气话等。父母应该准时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并教育他们要向老人道歉,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讲解为何不对。然而,在公共场所,爸爸妈妈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防止公开批评孩子的行为。
从平时点滴小事抓起
教育孩子尊老爱老、敬老孝老,需要从日常的点滴小事抓起。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尊老爱老的故事,鼓励孩子为父母倒一杯茶水,给爷爷奶奶递一下痰盂,吃饭时让长辈先坐下,见到邻居亲友时热情问好等。对孩子的这类微小善行,父母应该多予赞赏,让孩子了解尊重老人是一种美德。
家庭成员之间要和谐相处
父母想要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就要让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在家庭中,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有特殊待遇,要让孩子了解自己与长辈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了解长辈和爸爸妈妈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家庭生活的主持人。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让孩子分清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并且要有规矩,让孩子了解孝顺爸爸妈妈是应该的。打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三观有着要紧的影响。
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
父母以身作则是培养孩子尊重长辈的有效办法。因为孩子对长辈的态度和行为总是遭到爸爸妈妈的影响,因此,爸爸妈妈平常要多关心、多交流长辈。爸爸妈妈可以向孩子推荐一些与长辈愉快相处的回忆,让他们了解长辈的生活阅历丰富,值得受人尊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爸爸妈妈可以给老人让座,这类都是孩子学习尊重长辈的好例子。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家务活中,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劳动,让孩子亲身领会爸爸妈妈的辛苦,了解爸爸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让孩子掌握付出而不仅仅是索取。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出孩子对家人的理解和感情,这也是尊重的首要条件。
孩子不尊重老人是什么原因
心直口快
有的孩子并非故意说一些没大没小的话,只不过由于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怎么说,而不考虑及他们的感受。然而,一个处置不好自己和别人关系的人,一个由于说话而得罪其他人的人,以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进入社会,对孩子的将来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父母要以正确的办法帮助孩子改变这样的情况。
家老人的过度溺爱
作为爷爷奶奶,对我们的孙子孙女的喜欢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喜欢背后不应该是无条件的过分娇纵和放纵。过度溺爱不只会让孩子形成不好的价值观,还会削弱长辈的威严。如此一来,孩子可能在家不尊重长辈,在外面也大概不尊重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因此,父母要在溺爱孩子的同时,适度地引导和教育他们。通过以上的教育办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尊重老人的好品质。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不可忽略,只有父母以身作则,重视平时点滴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礼貌、尊重别人的孩子。同时,父母也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长辈的爱,防止过度溺爱致使孩子不尊重老人的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