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2021学年上海初三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复习资料

   日期:2025-02-12     来源:www.zqg8.com    浏览:308    
文章简介: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   1、单选题(10个小题,每小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

 

1、单选题(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两型”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致使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C.大方中二氧化碳消耗的渠道主如果绿色植物的光合用途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答案】C 

【分析】 A选项二氧化碳是致使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不对的叙述,二氧化碳是致使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选项室内放一盆水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是不对的叙述,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选项大方中二氧化碳消耗的渠道主如果绿色植物的光合用途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是错误饿的叙述,金刚石、石墨、C60是碳的单质;故答案选择C

辨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办法错误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             B.察看气体颜色

C.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用带火星的木条

【答案】B

【分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可以,所以用能澄清石灰水辨别;B、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都是无色的,故不可以辨别;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辨别;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可以,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辨别。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适当的是()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答案】C

【分析】: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用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可以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选项C符合题意。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能转化成氧气

C.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借助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B

【分析】A.一氧化碳具备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不具备还原性,不可以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故错误;B.植物通过光合用途,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正确;C.一氧化碳不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错误;D.活性炭具备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借助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故错误。因此本题选B。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可用用来冶炼金属         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C.碳在氧气中燃烧肯定生成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是致使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答案】C

【分析】:A、一氧化碳具备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A描述正确;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故B描述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描述不正确;D、二氧化碳是致使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D描述正确。

6. 下列有关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可用作气体燃料

C.“碳酸水”的pH小于7          D.大方层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答案】B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A正确;二氧化碳不具备可燃性,不可以作气体燃料,B错误;碳酸水溶液显酸性,所以pH小于7,C正确;大方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会引起“温室效应”,D正确。故选B。

7.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X不包含()

 

A.氢气燃烧 B.化石燃料燃烧 C.动植物呼吸 D.生物遗体腐烂

【答案】A

【分析】由于X过程是借助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氢气燃烧是借助氧气生成水,故不包含A

8.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备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备可燃性,又充分地借助了能源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预防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备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备可燃性,又充分地借助了能源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预防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学科#网

9、如图所示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备的性质有()

①不可以燃烧    ②不可以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答案】C

【分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可以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不是具备还原性。故选C。

10、科学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其密度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B.分子间的间隔比CO2气体的小

C.分子不再运动               D.可代替很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答案】C

【分析】A.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与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正确;B.分子间的间隔比CO2气体的小,正确;C.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D.可代替很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故选C。

 

2、填空题:(共50分)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向甲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当看到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该装置气密性好。

(2)乙装置仪器A的名字是________,若使装置中的气球胀大,有两类办法:

①一是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二是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A中加入的是水,则锥形瓶中的药品是_____。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______。

【答案】  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不变化  分液漏斗  Zn+2HCl=ZnCl2+H2↑(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等 )  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等  KOH溶液或NaOH溶液等碱液

【分析】(1)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好;(2)

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是分液漏斗;①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若生成氢气使气球胀大,锌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若A中加入的是水,因为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溶于水放热,瓶内充气压力变大,会看到气球膨胀;(3)丙中CO2 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氢氧化钠溶液或其氧化钾溶液等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12、某课题组同学为了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为CO、CO2、H2,做了以下筹备:

资料采集:

①H2+CuCu+H2O  ②CO+CuOCu+CO2 ③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装置:

 

请剖析上面信息后回答:

①你觉得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_____。

②装置B的目的是_____,装置c有哪些用途是_____。

③装置D内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

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置策略: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O2、H2、CO  除混合气体中的CO2  除去水蒸气  黑色固体粉末变成红色  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CO2,来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   

【分析】①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检验是不是含有水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过石灰水是检验是不是含有二氧化碳的;再通过氢氧化钠是除去原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浓硫酸是除去原来的水蒸气,通过氧化铜是检验是不是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是看是不是有水生成,由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是为了检验是不是有氢气的;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是看有没二氧化碳生成,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检验是不是含有一氧化碳的;故分别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或CO2、H2、CO);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排除对一氧化碳检验的干扰;浓硫酸具备吸水性,装置D有哪些用途是:除去水蒸气排除对氢气检验的干扰;③氧化铜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装置D内察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变成红色;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来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一般要采集或点燃,故尾气处置策略: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采集。

13、为了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它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并察看到紫色纸花变红。下面,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呢?

【提出假设】假设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假设2:__________;

              假设3:__________:。

【实验验证】要说明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要对__________(填“假设1” “假设2”或 “假设3”)进行实验验证即可。请你写出验证假设的实验策略,并或有关实验内容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提出假设】假设2:水;假设3:二氧化碳;

【实验验证】假设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然后将干燥的纸花拿出后向上喷水;

最后再将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不变红;

纸花不变红;

纸花变红

二氧化碳不可以使紫色纸花变红;

水不可以使紫色纸花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纸花变红

 

【提出假设】提出的假设为:可能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CO2使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H2O与CO2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验证】要说明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要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即可.比如对假设1验证,验证假设的实验策略为: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察看纸花是不是变红;然后将干燥的纸花拿出后向上喷水,察看纸花是不是变红;最后再将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察看纸花是不是变红.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