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07的高分被北大录取的河北女孩王心仪,在文中情真意切地写下我们的家境:
“生于枣强贫困县,一家人的生活仅靠着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爸爸打工微薄的收入。
妈妈体弱多病,姥爷生活很难自理。
外婆被诊断出乳腺癌,一家人惊慌失措,却很难从拮据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
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地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
8岁那年,我首次直面贫穷与生活的真相……”
这类常人很难想象且避之不及的贫窭和窘困,在小女孩的笔下,通通化成了两个字:感谢。
感谢贫穷,让我领悟到真的的快乐与满足。
感谢贫穷,让我坚信教育与常识的力量。
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期望和永不低头的气量……
01
两年前初看这篇文章,我就被王心仪的乐观坚强打动。我非常佩服她。
就算出身限制了她的视线,刺伤过她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她依旧可以突破痛苦、挣扎和迷惘,寻得一线光明。
所以两年间,每一次浏览到王心仪的新闻时,内心一直会涌起细碎的感动。
譬如她用一个人的力量,引来了一群寒门学子都迫切需要的政府资助。
譬如疫情期间,她主动参加枣强县南湖公园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由于得到了来自己家里乡人民的关爱与帮助,所以心存感激,想要通过公益,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譬如她曾说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融入团队,去支教。
于是大一的上半学期,她就报名了系里的支教团。每周三周四,去给打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上课。
一次支教课的影响力能有多大,王心仪不了解。可就算再微不足道,对这类孩子而言,起码是有益的。
还有按期的敬老院慰问,捐赠生活及学习用品。
最叫人内心澎湃的是:
王家女孩,今年参军了,正式成为了一名海军新兵。
“出发去新的地方了,也不源于己所料哭得稀里哗啦。来日方长,一块冲!”
这个小学时就掌握喂鸡割草、放羊,体恤爸爸妈妈,呵护小家的女生,现在将热爱和感恩置于大伙,放在了更长远的地方。
高考考试报志愿,她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即使后来被北大录取,她对参军依旧念念不忘。
梦想第三被点燃,来自于大一的一堂思政课。
北大出色退役大学生士兵,宋玺学姐来学校做报告。
讲了自己以唯一一位女陆战队员的身份加入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实行护航任务的事迹。
学姐一句“你的立场越大,你的力量越大”,触动了她。
于是今年,她重振旗鼓第三报名应征,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士兵。
她说,得到过其他人的帮忙,所以更想传递这份温暖。
“期望自己可以去更多的地方,给寒冷的人送去阳光。”
过去感谢贫穷考上北大,现在一身戎装不负韶华。
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处汲取生命的养分,再回报于脚下每一寸热忱的土地。
女生王心仪,书写了一个令无数人感到温暖的结局。
02
你可能不了解。同年,和王心仪一块收到北大公告书的,还有一个男生。
他叫崔庆涛,以669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收到录取公告书时,灰头土脸的大男生正和爸爸妈妈一块,在工地上运送建材、搅拌砂浆。
家穷,墙是土块砌的。
上小学的时候,有次土墙倒塌,差点将他活埋。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不满十岁时,崔庆涛就掌握了一个生活活。
为了省钱,就去买小卖部5毛钱一根的淀粉火腿肠炒饭吃。如此的伙食,他从小学三年级,吃到小学六年级。
他也了解爸爸妈妈赚钱困难,所以只须是假期,就给爸爸妈妈帮忙。
夜里3点起床,在大棚里撒鸡粪,背化肥。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担忧,崔庆涛周末回家就谎称学校没布置作业。先帮着把农活做完,再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完成学业。
就如此,熬过一个又一个夜晚,终于收到了北大的橄榄枝。
图源@东方IC
没钱人的孩子早当家。
所以高考考试一结束,崔庆涛就随爸爸妈妈一块到工地上打工,天天要干12个小时的体力活。
他说: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我也会回到大山。
但回到大山,我会给大山带来一些不同的变化。”
有展翅高飞的能力,却眷恋着脚下的土地。
领会过命不公,感受过诸事不顺。
当他们发现念书真的有用,外面的世界真的比想象中的还要美好时,第一个想法都不是停留在外面的世界。
王心仪选择向前一步,用我们的光照亮更广的世界。
崔庆涛则是转身,他想拉着更多的人走出来。
世界上不乏一出生就即将来临在罗马的幸运儿,但大家更需要如王心仪、崔庆涛一般,看过繁华世界,更恋贫瘠家乡的普通人。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他们走了很长时间很长时间的路,才抵达其他人一出生就站立的远方,却没马不停蹄赶往下一站,而是转过身去拉了掉队的同伴一把。
03
以前写寒门,我想过两个问题:一个是,贫穷是收获一个人的要紧原因吗?
看完王心仪和崔庆涛的历程,答案浮出水面。
可以使人重获新生的从来不是贫穷,而是贫穷激起的斗志。出身底层的孩子,他们最大的痛,就是输不起。
毕竟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路终归得自己走一走,其他人到达终点的速度可能比大家快,但看过的风景未必能有大家多。
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那也得看“贵子”到底是哪般概念。
如果是马云、王健林这般,那样的确非常难。
如果是把它概念成贫苦家庭出身,通过念书、奋斗过渡到小康家庭,把田间地头转换成写字楼和格子间,那样每一个人都有机会。
生活许你一地鸡毛,你是能将它扎成一束好看的鸡毛掸子的人。
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榨为柠檬汁的人。
期望便近在咫尺。
把这个问题的立意再拔高中一年级点,还是王心仪和崔庆涛。
不少逃离乡村来到大城市的孩子,一旦有机会留下来就再无回到家乡的念头。
而他们,从未忘记我们的来处。
自媒体人罗发财曾说,
这个世界没多少人能真的做到,从苦难中来,再回到苦难中去改变它。
这个世界有多冷漠,如此的善良就有多珍贵。
促进我写下这篇文章的,也正是这样:
看海的人不少,可以不流连海的漂亮,回归到山里,把别的人也带出来看海的,真的太少。
所以无论怎么样,我也得夸夸这两个孩子。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进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仅仅是教育的概念,也该是人性的概念。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生活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