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母亲,我想玩手机”,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日期:2025-04-14     来源:www.shenmubaoding.com    浏览:675    
文章简介:节目《圆桌派》中,有一期话题非常扎心。蒋方舟说:“目前的孩子肯定是捧着手机或ipad,才不管你,也不屑与大人交谈。
节目《圆桌派》中,有一期话题非常扎心。


蒋方舟说:“目前的孩子肯定是捧着手机或ipad,才不管你,也不屑与大人交谈。都是在各自的微信群里,没任何交流。”


窦文涛回忆了不少小时候的趣事,感叹道:“小时候没电子设施,但那时候大家真的不少快乐,大人孩子都非常快乐,是真的的天伦之乐。今天的世界却分崩离析。”


手机制造了便利,却也带来了破坏,孩子们正深陷其中。


调查显示,儿童用手机愈加低龄化、高频率,0-5岁儿童,智能手机用率超越80%。


李玫瑾说:“孩子的心理疾病,所有些表现,都肯定是折射爸爸妈妈的水准。”


在手机这个问题上更是这样,孩子是不是沉迷手机,和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息息有关。


当孩子说“母亲,我想玩手机”时,爸爸妈妈的回答,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01 

“去玩吧,别烦我”


对于有的父母来讲,手机就是一个哄娃利器。


要想孩子安安静静不吵不闹不作妖,给孩子一部手机就好了,孩子能坐在那里乖乖玩一整天。


不会吵着要陪他一块玩,不会上蹿下跳把家弄得一团糟,对于父母来讲,确实“便捷”了不少。


父母可以安心做我们的事情,忙我们的工作,享受一个人的安静时光。


但这种“便捷”带来的后果,却是父母将来不可以承受的。


目前不少成年人一玩手机就是大半天,明明了解该睡觉了,可是就是放不下手机。


一位网友曾详细描述自己是怎么样被手机“套牢”的:


“想就看一会儿,可只须我点开浏览器,就发现有吸引力的内容接踵而来。或许下一条更有趣?

一小时过去了,我想停下来,但没成功。

两小时过去了,我告诉自己不可以再看了,但我还是没起身。

四小时过去了,需要要去洗澡了,并警告自己明天不可以再看手机了……”

如此的情形周而复始。


成人尚且很难抵挡手机的魅惑,更何况孩子?

父母把手机丢给孩子,再想把孩子从手机中拉出来,就没那样容易了。


孩子沉迷手机,第一损害的是孩子身体健康,孩子的双眼长期盯着屏幕,大大风险孩子的视力健康,孩子的颈椎也会由于长期低头看手机遭到损害。


第二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沉迷于手机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更无心学习。


而且手机上信息量大,孩子过早接收到不该接收的信息,紧急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拿手机哄孩子,换来自己一时的轻松,却大概毁了孩子的将来。


 02 

“不可以,敢玩手机就揍你”


有的父母了解手机对孩子的害处,自然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


于是当孩子提出想玩手机时,父母就会强势的拒绝孩子,甚至威胁孩子“再玩就揍你”!


父母不让孩子玩手机这种认知是对的,但拒绝孩子的方法却错了。


父母强势的拒绝,可能一时之间能起到肯定成效,孩子短期内不敢再提出玩手机的请求,但事实上治标不治本。


孩子内心想玩手机的欲望愈加强烈,对父母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不但没打消孩子想玩手机的念头,还紧急破坏了亲子关系。


公司里有位前辈,对初中的孩子管理很严格,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更是严格管控,不让孩子碰手机一下。


孩子偶尔提出想用下手机,她都严厉拒绝,甚至会斥责孩子一番。


还上高中后,在学校住宿,不到半学期,成绩便降低得厉害,她急的不可以,质问孩子,孩子也不说话。


后来老师打电话向她反映,说孩子上课玩手机。


她大为震撼,孩子哪来的手机?后来才发现,孩子用自己存了多年的零烧钱偷偷买了一部手机。


而原本乖巧的孩子也像变了个人似的,面对她的责问一脸冷漠,甚至差点对她动手。


前辈痛心疾首的说:“都是手机害了你啊!”


孩子却说:“是你害了我!从小到大,什么都要听你的,你从来没问过我是如何想的!”


不让孩子玩手机,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要,反而让孩子更不听话。


所以,父母可以试着放手我们的“绝对权威”,认真去考虑,孩子的想法到底从何而来。


而不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一味强硬的需要孩子。


父母让人窒息的控制欲,会成为孩子的灾难。


 03 

“可以,但要遵守规则”


手机是把双刃剑,会伤害孩子,也能帮助孩子,重点看孩子怎么用,而孩子面对手机的态度,重点看父母怎么样引导。


当孩子提出想玩手机时,父母要具体状况具体剖析。


七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当孩子想玩手机时,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陪孩子打游戏,或者陪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开来。


七岁之后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青春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期叛逆。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特别有我们的想法,当这个阶段的孩子

想玩手机时,可能上面那一招就不管用了。


而父母也不可能永远把手机隔离在孩子的世界以外,更何况也隔离不了。


那就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去接纳孩子的需要,但要提前给孩子拟定好规则。


比如天天玩手机的时长,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玩手机,不可以把手机带去学校等等。


同时,父母还要教会孩子怎么样正确用手机:


怎么样借助手机和家人朋友联系,联系时应该注意什么社交礼仪;

怎么样借助手机关注时事,更直接的认知这个世界;

怎么样借助手机上查阅学习材料,借助手机阅读有益书本;

怎么样借助手机娱乐,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但应该注意控制时间.....

.

最后,必须要告诫孩子,假如孩子违背了规则,那样不但要遭到惩罚,还会没收手机。


如此的方法,不但能控制孩子正确的用法手机,还让孩子从小有契约意识


让孩子自由探索,见识到丰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构安全感,让他们自己决定想走的道路,承担起这份责任。


预防孩子沉迷手机,父母要做到:


1、以身作则


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父母。


预防孩子沉迷手机,父母说教一千遍,都不如自己以身作则。


自己捧着手机不放,却教育孩子不可以玩手机,如此的教育不但没一点说服力,还会减少父母的权威。


托尔斯泰过去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爸爸妈妈我们的端正和健全上。


爸爸妈妈自己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多看书,多学习,孩子自然也会遭到影响。


2、约法三章


教育专家说:


一个健康的社会,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需要教育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只有形成规则意识,才会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更是这样,让孩子在有首要条件的状况下用手机,才能让孩子在用手机时掌握控制自己。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立规矩,是父母的责任;只有两者统一结合,才能收获孩子辉煌的将来。


3、耐心伴随


《少年说》中,小学生叶子健委屈地大喊:

“你们大人一直如此,为了图目前的安静,用手机稳住大家。

等大家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会感觉,是手机耽误了大家。

可是你们有没想过,在小的时候,是哪个把手机塞到我的手里?

又是哪个,舍弃了对我的关爱和伴随?”

孩子沉迷手机中的虚拟世界,总是是由于在现实日常缺少父母的伴随和关注。


童年只有一次,教育没办法重来,在还来得及伴随孩子的日子,请肯定好好珍惜。


不要让孩子在手机中探寻虚无的快乐。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

三十年前,大家惊呼时尚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大家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大家惊呼电脑因特网会毁掉下一代;

目前,大家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进步的历史证明:没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去上一代。

说到底,手机只不过一个工具,孩子怎么用手机,重点看父母的教育方法。


所以,要想孩子不被手机毁掉,父母必须要肩负起我们的教育责任!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