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热评:北大暑期学校的冷考虑

   日期:2025-03-07     来源:www.huinanke.com    浏览:338    
文章简介:“张爱玲家庭优渥,但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她是一个沉迷表现生活切身体验和感悟的作家,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作家……”初夏的午后,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203教室,一场关于张爱玲的讨论在展开。台上是北大中文系老师蒋朗朗,他板书明确,语言丰富,仿佛跟着他走...

  “张爱玲家庭优渥,但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她是一个沉迷表现生活切身体验和感悟的作家,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作家……”初夏的午后,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203教室,一场关于张爱玲的讨论在展开。台上是北大中文系老师蒋朗朗,他板书明确,语言丰富,仿佛跟着他走,就能碰到那奇女子——张爱玲;台下,学生们在一丝不苟地记住课堂笔记,双眼紧盯着台上的蒋老师,仿佛张爱玲这位写出《传奇》、《倾城之恋》等作品的作家就在老师身后——身着旗袍,举止高雅……

  这是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一堂普通的课——《中国文学名篇讲读》。今年,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第三开课,而且针对初中生特别开出了四门课——《数学的思维方法》、《天文学》、《过去的生命》、《中国文学名篇讲读》。但叫人遗憾的是,这四堂课最后仅有两门“幸存”下来,如期开课。《天文学》、《过去的生命》这两门课则由于报名人数不足两位数而被取消。

  上周4、周五两天,本报记者赴北京大学采访,围绕着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父母、学生、讲课者、北京大学教务部人士说出他们的感受,从中大家可能可以发现北大暑期学校存在的“冷和热”。

  初中生

  听大学老师讲课“醍醐灌顶”

  《中国文学名篇讲读》是北京大学暑期学校针对初中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上周五下午这堂课有20多名学生前来听课,其中不乏从外地报名而来的。这20多名学生显然填不满偌大的阶梯教室。

  安悦立是景山学校高一的学生,过了暑假就该上高中二年级了。在这个暑假,她选择了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中国文学名篇讲读》这门课。看得出她非常喜欢这门课,提前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课堂,饭都没来得及吃,汉堡包拿在手里依旧翻看着上一堂课的笔记,“上堂课是讲鲁迅的,大家课堂上虽然学习过鲁迅的文章,但系统性的解说没过,这一次听北大老师讲了,非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而且一些扩充性的介绍拓宽了我的思路。”

  上周五那堂课是讲张爱玲,安悦立也非常期待,她说读过一些张爱玲的小说,并期望在课堂上可以对张爱玲有更多地知道。课堂中间的休息时间,记者问安悦立听讲成效怎么样,她直说:“还很好。”

  说起为何来上北大暑期学校,安悦立坦言自己是看到了学校的推荐才来的,本身非常喜欢语文的她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中国文学名篇讲读》。安悦立还告诉记者,其实她认识的一些同学也都期望来暑期学校上课,但由于种种安排都给冲掉了,“他们都报了不少班,也有制定了其他暑假计划的,我一个同学本来想报《过去的生命》这堂课的,后由来为暑假要上其他班就舍弃这个了。”

  安悦立还表示,其实一些父母并不支持孩子来上暑期学校,反而会支持他们去参加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不少同学的父母都有功利心,觉得上这个课和升学考试没什么关系,还不如学点便宜的。”不过,安悦立还是幸福的,她说我们的父母就非常支持她来上暑期学校。

  父母

  开课之前最好能先调查一下

  在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记者还遇见一位学生的父母——王女性。她特别想和孩子一块上课,但无奈逃不过教学楼门口保安的检查,“没听课证,就是进不去,无法,在外面等着孩子吧。”

  在外面等孩子的时候,王女性向记者讲述了她眼中的北大暑期学校。王女性显然特别支持孩子来上北大暑期学校,“最初报名的时候,还怕报不上,后来听说天文课取消了,感觉挺可惜的。”最后,王女性给她孩子报了两门课——《中国文学名篇讲读》、《数学的思维方法》。

  “大学的老师就是不同,我听孩子说,《数学的思维方法》这门课老师就上得特别活,数学课上都是日常的小例子,特别通俗易懂,而且叫人感觉到科学并非那样枯燥的。”王女性还说,她给孩子报《中国文学名篇讲读》这门课,是考虑到目前孩子们的英语学得愈加多,但文学素养却有降低的趋势,“文学素养是关乎到一生的事情,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有意义,我感觉上这门课是有必要的。”

  王女性还提出期望暑期学校再开课的时候,可以提前做一些系统安排,“譬如这堂课讲张爱玲这个作家,像我家孩子根本就没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一下午听下来,老师再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们估计收成也不会太大。”这一点在课堂上得到了印证,在那堂关于张爱玲的课上,蒋朗朗老师事先让读过张爱玲作品的学生举手示意,结果只有四名学生举手表示读过张爱玲的作品。记者在课堂上发现,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还打起了瞌睡。

  “为何社会上的培训这么火,除去它的功利性以外,我想还有其他缘由,譬如课时的安排、宣传的到位、事先的调查等。”王女性说,她非常赞成北大为初中生开设暑期学校,但期望课时可以再紧凑一点,事先再做充分的调查研究。

  讲课老师

  让初中生感受大学的环境

  讲授《中国文学名篇讲读》的蒋朗朗老师也看到课堂上人数并非特别多,他对此用了“非常可惜”来形容我们的心情。去年,蒋朗朗就给暑期学校的初中生说过课,今年又有他的课,他对此做了筹备,“初中生的常识面并非特别宽,阅读面也比较窄,所以我在讲课的时候都非常重视按部就班,而且讲到一个作家的时候,对其写作年代、语境等等都有细致的讲述。”

  “开设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吸引初中生进入大学,感受大学环境,让他们同意好的文学教育,这和应试教育不同,对学生们来讲的确是一个机会,他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蒋朗朗老师期望可以有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如此的课程,“这是一种对学习的启发,不是培训机构能做到的。”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进步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对此现象也予以了关注,她表示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开设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打造联系提供了可能性,如此初中生就能探寻到适合的大学课程资源,而大学也达成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对于北大为初中生开设暑期课程,王海燕期望北大方面和中学方面可以有一个较为好的共享机制,同时开设课程也要基于学生需要的调查,要非常贴切地来开课,“现在不少高中学校也开设了我们的选修课程,暑期学校的课程要更有针对性和广泛性。”

  “北大暑期学校是一个好事情,这是对社会学习的支持,应该坚持走下去。”王海燕表示。

  组织者

  暑期学校遇冷有体制是什么原因

  其实,自2004年以来,北京大学已经举办了6届暑期学校,在如此开放的暑期学校里达成了北大优质教学资源和社会共享。在暑期学校的介绍上,北大方面也期望暑期学校的开办可以让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在校学生零距离领略北大学者的风采和治学精神,感受北大的学术环境和教育水平。

  但在互联网上检索“北大暑期学校”记者发现,“北大暑期学校遇冷”是不少媒体爱用的标题。2009年,北大暑期学校为初中生开设的地震课就由于人数少而取消,当年天文学、生命起源、信息检索等课程报名人数也仅十几人。而到今年,又有两门课停开。

  北京大学教务部有关员工讲解,这里面最大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和高考考试没什么关系,“大家开设的《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考考试试题根本不搭边,语文课也是脱离应试教育的。”之所以和高考考试脱钩,北大教务部员工讲解:“来上课毕竟是要烧钱的,但学生们的经济条件又不同,假如挂钩必然不公平、不科学,而且这还牵扯到外地和北京的关系,目前来暑期学校上课的初中生大多是北京的,假如挂钩,对外地的是否又不公平呢?”

  北京大学教务部有关员工还坦言,其实为初中生开设的这类课根本不盈利,而且刚开始更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大家这儿一门课程一般是1000元,这几年下来基本上都是财政拨款,说实话,今年课程收费都不够给老师发课时费的。”

  接连遇冷,盈利又谈不上,北大暑期学校为初中生开设的课程为何还要坚持下去?北京大学教务部有关员工表示,存在就是一种声音,“大学有三个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家开设暑期学校,为初中生开设课程就是考虑到社会服务这一点。”

  北京大学教务部有关员工表示,遇冷有体制是什么原因,“大家可能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的近况,但大家会坚持下去。”该人士表示,开设暑期学校是一个大趋势,只是目前北京大学还在探索阶段,所有都还要“走走看”。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