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教材《养蝌蚪》含深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婴幼儿乐意和教师一块表演,感知体验自由游动的小蝌蚪,通过察看知道小蝌蚪的特点,培养婴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快来看看婴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养蝌蚪》含深思教材吧。
【活动目的】
1、通过察看知道小蝌蚪的特点。
2、乐意和教师一块表演,感知体验自由游动的小蝌蚪。
3、培养婴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筹备】
课件:趣味训练--养蝌蚪
【活动过程】
1、出示趣味训练卡,婴幼儿察看小蝌蚪。
师:画面上有哪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2、认识小蝌蚪的特点
小蝌蚪的头长得什么样?
有几个黑油油的双眼?
小蝌蚪的后面有几条尾巴?
小蝌蚪在水里是如何游的?
3、请婴幼儿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动作。
4、师:大家看看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察看图片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
5、师: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大家来画不少的小蝌蚪,把它们放在池塘里怎么样?
6、婴幼儿画蝌蚪,用线条画出大大的脑袋,小小的尾巴。
7、养蝌蚪,把婴幼儿的作品放在展板上。
深思:
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的。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用了多种教学办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可以使婴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本次活动婴幼儿使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婴幼儿可以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合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婴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婴幼儿无声无息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婴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小百科: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