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保教结合对婴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的实验与研究

   日期:2025-07-22     来源:www.kfbyqi.com    浏览:602    
文章简介:保教结合对婴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保教结合,对婴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的实验与研究》是我园由赵有梅、孙书华一同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婴幼儿可持续进步教育及其师资建设”分课题的子课题。课题于2000年11月启动,经过近...

保教结合对婴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的实验与研究

《保教结合,对婴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的实验与研究》是我园由赵有梅、孙书华一同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婴幼儿可持续进步教育及其师资建设”分课题的子课题。课题于2000年11月启动,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课题研究,现申请结题,同时将研究状况报告如下。

1、课题研究背景

伴随社会的进步,科技以前所未有些速度和规模迅猛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兴盛,对此,大家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仿佛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和生活方法已经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70年代以来,紧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常见看重。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大家承认面临的紧急危机,同时又确信仍可以通过一同的努力战胜它,这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环境教育的浪潮。

“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大家的课题正是在分课题组的引导、领导和部署下,一步步酝酿、落实和推行的。从婴幼儿园开始,推进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与婴幼儿园保教工作结合,与1日活动整理,培养婴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既是婴幼儿园推行素质教育的要紧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婴幼儿园素质教育改革的要紧内容。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渠道就是有效拓展环境教育。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合适婴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渠道和办法,让环境教育在婴幼儿园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即有一个科学、有序地好开端,使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真的落到实处,为环境教育的整体运行打好坚实的教育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人类要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甚至要改造环境,就需要要有理论的指导和支撑。现在,环境问题已日渐成为国际社会所一同关注的热门,环境教育也相应地成为了教育热门。相对与教育大环境,婴幼儿园环境教育还看上去过于稚嫩,婴幼儿园该如何拓展环境教育?婴幼儿的环境教育可行吗?成效如何?本课题的凑合这类方面拓展研究,同时,本课题势必进一步丰富和健全婴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同时也为推进目前婴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造条件。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培养孩子从小做环保小卫士,进行环境启蒙教育,是年代对教育的势必需要。本课题以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为研究目的,以保教结合为研究基点,看重婴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强调婴幼儿好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态度的等基本素养的培养,对环境教育系统工程乃至整个可持续进步策略的达成具备十分要紧的现实意义。

3、课题领导组及成员状况

课题组负责人:赵有梅(园长) 孙书华(副园长)

课题组成员: 周建梅 蒋恒凤 刘 芬 肖海月 马 娟

周 琴 仲红兰 吴 婧 季海燕 等

4、课题研究与推行过程

2001年2月开题,整个课题,历时近五年时间,包含了课题研究的筹备阶段、研究推行阶段和总结阶段。
2001年2月~2001年12月是课题的筹备阶段,2002年1月~2005年6月是课题的研究阶段,2005年7月-2006年1月是课题的总结阶段。

筹备阶段 也就是课题研究的初期实验阶段。大家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的子课题,拟定课题研究策略,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实验对象进行有关信息的前测,搜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加强课题研究需要的硬件设施,重视参与研究者(课题组成员及全园教职工)自己环境素养的培训与提升,目的是为后继的课题研究顺利拓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研究推行阶段 在确定实验对象之后,大家先在部分班级进行初步的环境启蒙教育的尝试,从1日活动的每个方面,从婴幼儿生活习惯、学习态度等入手,在保育教育各工作中,处处关注婴幼儿的'环境培养教育,进行行为练习,获得实验的初步经验;进而在全园推广,同时借用《绿精灵》教程,确定大、中、小各年级组相对集中的环境教育主题,全方位推行婴幼儿环境素养的有关实验。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对象的环境意识、环境能力、环境习惯、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培养,与对实验对象环境意识、环境能力、环境习惯、环境评价、环境态度等的跟踪调查和记录,提升全体婴幼儿的环境素养。课题组成员严格根据实验计划、步骤,遵循实验研究的具体需要推行操作,以保证课题推行的科学有序。课题组广大成员在调查、采集、积累和剖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准时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写作了课题实验的有关论文、采集了出色课教材,并制作了有关计算机教学的软件资料等。这类方面的研究为课题最后成就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课题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专家学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大家课题组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整理实验资料,剖析研究结果,总结婴幼儿环境素养培养的基本规律,写作课题实验结题报告及其他有关材料。并将对课题实验工作报告和成就进行进一步落实和推广,以期对婴幼儿的环境教育有序地、长期地拓展下去。

三年多的课题实验研究,参加实验的婴幼儿(有些已毕业)环境素养(认识、言行、习惯、态度、意识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健全,参与实验的全体保教职员的环境素养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5、课题推行的具体办法、步骤与渠道

大家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办法有:行为训练法、体验感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等。

课题推行的步骤与渠道:

1. 学习理论,达成协议,促进师生环境素养的协调进步

在“保教结合,对婴幼儿推行环境启蒙教育”课题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课题组成员达成协议:人类早已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全方位普及环境教育,特别是从婴幼儿园开始普及对婴幼儿的环境教育,将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因此,切实拓展环境教育,努力培养大家的孩子成为现代环保小卫士、成为现代文明小公民,是大伙一同的认识,也是课题研究工作的一同目的。只有保教职员同心协力,一同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才能达成大家园课题的最后目的。

为此,大家课题组成员带动全体保教职员一同学习、一同研究,组织学习了《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中找出大家实验的指导性依据,集中学习《中国环境报》等报纸杂志与互联网有关文章,知道环境素养的广泛内涵,提升了实验教师的常识素养。为了确保实验能顺利推行,课题组还讨论拟定了详细的研究步骤,完善了例会规范,每月一次的例会先学习最新的环境教育动态,再交流实验的进展状况,有时还集体研读《读者》《科学博览》等杂志的与环境有关的经典美文或故事。所有这类,使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的实验研究拥有了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广泛拓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课,探索合适婴幼儿同意的活动课程及教学方法

活动初期,大家将环境教育的目的细化后,广泛的在全园拓展专题性的听课活动。同一活动内容,在同小学一年级组的不同班级教学,在不同年级组以不一样的目的需要再进行教学观摩,在各活动中准时拓展活动目的,生成新的教育内容,确立符合婴幼儿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并宜于拓展的环境课题。婴幼儿园自确立课题起,就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环境》这一园本课程,《绿精灵》为主要教科书,对婴幼儿进行专门的环境常识的教学。每学期每班保证有20节专题课(每周一节)。对婴幼儿进行有关节省能源、保护生态、降低大方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系统的环境常识教育,使婴幼儿知道各种资源遭破坏的害处性和保护环境对自己及对人类的重要程度,感受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使他们从小树立改造环境的志向。大家相继拓展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声音”“节省(水、电、纸等)能源”“好习惯”“爱惜动物”等主题活动,从认识、情感、行为、态度等多方面增强婴幼儿的环境意识,提升孩子自觉而科学的环境素养。

3.融通整理课程,保教结合,达成婴幼儿的自主同意

在广泛拓展专题及主题环境教研课的基础上,大家重视加大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大专题主题与综合活动的融合。由于婴幼儿的学习兴趣不稳定、易转化,同意常识特别是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反复的刺激和引导,而单一的教学则容易引起婴幼儿学习的厌倦。因此,大家通过不同学科课程有关内容的整理,力求形成一种综合的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如此不只有益于各学科间的互相渗透,有益于婴幼儿常识能力的进步,更主要的是,调动了婴幼儿对环境关注的兴趣,也扩大了婴幼儿察看、介入环境的视角。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同研究、一同探索,常常拓展听课、评课活动。把课堂教学中与非合法教育活动(入园离园、洗手、进餐、散步、参观、种植、游玩等)中的婴幼儿主动参与环境交互(习惯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婴幼儿园的环境、教室环境、自我健全、同伴交往、改进教学活动组织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这种宽松的融通的教学方法有益于教师为婴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有益于婴幼儿动脑、动手,使他们敢说、会说、乐说、善说,也使婴幼儿乐于表达和行为迁移。在实验过程中,不少活动重视婴幼儿的心理感受和第一感觉,又充分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真的达成了以人为本,也使环境教育如涓涓溪流流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4.尊重个性差异,努力促进每一个婴幼儿的健康进步

依据学生个性差异,推行个别教育。因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婴幼儿的个性、理解能力、同意能力不同,致使了婴幼儿之间的进步差异。因此,大家在教育的同时,特别注意那些相对习惯差一些的、很难持久的孩子,大家觉得如此的孩子,他们的转变才最难能可贵的。在实验过程中,大家的老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这种孩子的身上,通过情感交流、言传身教、行为练习、鼓励引导、惩罚告诫等方法,使他们的好习惯日趋培养,逐步抛弃旧的陋习。

5.加大家庭、学校、社会联系,推进形成综合教育合力

“保教结合对婴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课题的顺利推行,有赖于家庭与学校、社会的合力。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观念对婴幼儿园教育具备肯定的制约用途,但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大家并没退缩,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把大家的教育主旨传递给父母,也传递给了社会。大家多次召开父母会,让父母知道“对婴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的内涵和课题实验的目的、内容等,组织父母到婴幼儿园听课,亲身体验在活动中自己孩子做环境小卫士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对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充满信心,从而获得父母的信赖,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配合。为了让父母和婴幼儿园实行同步教育,真的达成家园共育,大家还借用每月按期出版的《健幼之窗》(家园联系报),向父母宣传环保常识,准时通报课题动态和最近课题专题,争取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不按期地向父母发出“环境常识”

普及材料及简单问卷,准时采集和反馈信息。从反馈的信息中,大家获悉,绝大多数父母对大家的课题表示支持和关注,对课题拓展表示认可。

6、课题研究的结果与领会

1.婴幼儿的环境素养及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2001~2005这几年的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之研究的实验研究,大家领会到,通过此课题的推行与研究,婴幼儿对环境关注的兴趣大大增强,婴幼儿的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态度、环境评价的能力和水平,与婴幼儿的语言、思维、察看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都得到了同步较迅速的进步。

在2002年课题组组织的全国环保主题婴幼儿画评比活动中,我园婴幼儿全员参与,送评作品近四十幅,其中《垃圾筒的悲哀》《太空的家》等21幅作品分获各等级奖,赵有梅、孙书华、周建梅、季海燕、刘琼等8位老师获指导奖,婴幼儿园还获得出色组织奖。

2.保教职员的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常见提升

近四年的实践,参与实验的教师、职工,端正了教育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自己的环境意识和言行举止改变不少,全体职员的综合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所有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科研意识大大增强,主要成员都成为我园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特别是环境教育的观念在大伙的头脑中深深扎根,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影响着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基本功愈加扎实,理论水平明显提升。

课题实验过程中,我园教师多次对全镇全市开放环境教育研讨课,其中,2002年对全镇开放环境教育现场半日活动,2004年2月,对全市开放大中小班共四节公开课,2005年3月第三向全市开放“健康·关爱·和谐”专题研讨综艺活动。近几年,我园教师们写作了少量(每年三十篇左右)的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的教科研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解我们的实验看法和实验考虑,其中,孙书华《重视渗透,切实拓展环境启蒙教育》发表于《中国育才》2005第10期,肖海月《环保,大家一同的话题》2002年8月获课题组论文评比二等奖,冒慧萍《对孩子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2003年12月获课题组论文评比三等奖,先后十多篇环境论文在市局幼教论文评比中分获1、2、三等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结题的日子里,大家得到一个喜讯:今年9月份我园组稿了一批环境论文参加环境教育论文评比,刚得到公告,我园送评论文20篇,赵有梅、孙书华、肖海月、刘芬等20篇论文分获第三届全国“绿色杯”环境教育征文各等级奖,同时还是所有集体参评单位中唯一一个全部论文都获奖的婴幼儿园。可以说,这为大家的课题圆满画上句号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课题实验推进了我园工作的全方位进步

近四年的实验研究,大家对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获得了可喜的成就,婴幼儿园保教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因为几百名孩子的习惯培养牵动了几百个家庭上千名父母的观念转化,不少孩子成为父母和社会陋习的自觉监督员,婴幼儿园的社会声誉也因此有非常大程度的提升。近几年,我园相继获得以下荣誉:2002南通先进婴幼儿园、2003南通一类婴幼儿园、2004如皋市年轻人文明号、2005如皋市十佳巾帼示范岗。

7、 深思

深思近四年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大家还存在不少不足,亟待考虑解决的有关问题如下:

1.需重视科研资料的积累、健全及数据的统计剖析工作。因为工作经验的不足,大家的科研资料相对积累较少,未形成系统的科研资料互联网,以至于工作做的不少,成就却相对薄弱。一些调查缺少系统的剖析,仅从表象上看结果,工作难免有缺点。

2.继续探索婴幼儿环境启蒙教育之研究的应用价值。大家已获得不少可行的且有效的研究结果,以后应拓展工作思路,使其应用价值在婴幼儿园教育

3.缺少有关的实验测量工具和环境教育评价体系

因为水平有限,大家的实验缺少也没进行有关的数据测量,也没形成可行的婴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评价体系,以后的教育科研应重视此方面的提升。

可持续进步是一个长期的策略目的,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一同奋斗。环境教育是一项具备可持续进步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努力。对婴幼儿的环境启蒙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大家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主管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帮忙指导下,一如既往地拓展好环境教育等活动,努力为维持环境可持续进步尽责尽力,并努力真的做到“科研兴教”“科研兴园”。

(执笔:孙书华)

参考文献

[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婴幼儿园。婴幼儿信息素养初步形成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3.3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7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